終於在最近嘗試了月亮杯,不過是才嘗試了一個周期的月亮杯小雛鳥,可能還不能分享什麼。近一兩年開始試過了棉條、布衛生棉和月亮杯等月事用品,從認識到嘗試,每次都像在開啟新的眼界,不只在生理上有所改善(更方便、乾爽、舒適),在探索各種生理用品的過程中,更可貴的是對自己身體的認識、看待身體觀念的改變......。曾經覺得衛生棉是世界上的唯一,但後來才發現,作為女性,可以有除此之外的更多選擇。
在嘗試的過程中,受惠於許多朋友或其他網友在網路上所分享的經驗感想,推動自己克服害怕或猶豫。所以也想分享一下自己嘗試不同月事用品的心路歷程,希望對衛生棉以外用品還沒有機會認識、或還不太敢嘗試的女生們有點鼓勵作用(希望啦><),可以因此勇於去試試不同的選擇~
因為人很囉唆,以及夾雜各種內心戲和小劇場XD 所以是挺長的文章。
-
【棉條】
*棉條初體驗*
其實我對生理用品的「啟蒙」很晚,自初經開始便天經地義的認為生理期就是要用衛生棉,一直到上大學,偶然看到學姊在臉書分享棉條的介紹,才知道有這個神奇東西!(其實以前去泡溫泉媽媽有用過棉條,但那時以為是在不得已情況下才要用的東西,也沒太放在心上XD)看相關的介紹說,用棉條可以體驗前所未有的清爽、可以正常游泳運動,還可以減少垃圾量,就覺得好像很棒,很想試試看。
但想歸想,卻沒有馬上嘗試,因為......塞東西進陰道這件事,實在太陌生了!真的塞得進去嗎?會不會很痛?內心深處覺得未知而害怕,也就沒有積極開始嘗試。
真正嘗試的契機,是有次要去合流溪卻剛好月經來,雖然知道可以棉條上陣,但若沒有使用經驗就出隊實在不敢,只好忍痛鳥隊,鳥隊後太扼腕,誓言非學會棉條不可!!!(話說後來合流溪也撤退XD 棉條反而是鳥隊最大收穫!?)
下定決心馬上手刀去屈臣氏買了蘇菲的導管式棉條,但是買回來後拿在手上,開始思考,嗯......要從哪裡塞進去啊???沒錯,很扯,活了十九年我居然不知道自己的陰道口在哪裡,甚至不知道它長怎樣!雖然知道尿道跟陰道是分開的,但是哪個在前哪個在後啊?完全一頭霧水。深刻為自己健康教育知識貧弱反省一番,我居然跟我的陰道不熟QQ 好難過,馬上上網爬文長知識補救,查詢跟棉條有關的教學文,很多都很貼心地繪製了陰道口跟陰道內部的構造圖,並仔細教導如何放置棉條。
就這樣帶著惡補的陰道知識,趁著經期頭一兩天血量多有潤滑作用,從量少型的導管式棉條入門,帶著一面小鏡子和棉條把自己關進廁所,在塞棉條之前先用手指探索了一下,原來這就是我的陰道啊~熟悉門路(?)之後,戰戰兢兢拆開第一根棉條試著放放看,捏著導管的手整個都在發抖、心臟跳超快,緊張到不行,深呼吸三百次後開始放,但一開始怎麼都喬不到角度一直戳得自己很痛,不過就在後來!在一個瞬間,找到某個角度,導管就這麼滑了進去,順利把棉條推到無感帶。那個瞬間真是超、感、動啊!而且有種,活了這麼多年,才終於開始認識陰道的感覺,那個相見恨晚啊! (啥
*棉條與女性登山*
開始會用棉條之後,體認到它真是登山女性良伴。每次爬山如果可能會碰到經期(尤其長天數縱走碰到機率超高)就要帶一大包衛生棉備用,而且用完還要扛一大堆吸飽血的衛生棉垃圾下山。在走動的時候也會比平常更悶熱不舒服,還要一直擔心外漏很難清潔。但棉條的體積相對來說小很多,而且塞棉條也可以解決衛生棉的悶熱,外漏可能較低(可以再多墊護墊或量少型預防),需要溯溪過溪也沒問題。後來幾次爬山我就會開始帶棉條和較少量的衛生棉混用。
需要注意的是,棉條不宜在體內放置太久,會有感染TSS的風險,四~八小時就要更換一次(通常也會建議不要放到八小時那麼久),尤其在山上並不那麼方便上廁所,就要注意更換時間,不要放到太久了。
*但還是無法徹底愛上棉條...*
雖然棉條讓我跨入了探索各式生理用品的領域,讓我與陰道重新相遇並認識(有押韻欸!),但在用了幾個周期之後,發現自己還是用不太慣......
在學著用棉條期間,因為無法確保每次都能成功塞進去,所以我都會同時帶棉條、量少型衛生棉(因為抓不準自己的流量怕漏出,所以配著棉條使用)、正常流量衛生棉(萬一棉條放不進去時用)去上廁所,但這樣實在很麻煩,而且每次都會煩惱到底塞不塞得進去,心理壓力蠻大的。
另外,好幾次放棉條都發現漏了,拔出來才發現根本沒吸飽,而沒吸飽拉出來的過程還挺痛的。有時候明明都感覺已經推到底部了,但還是會有摩擦感,棉條在陰道中的存在感還蠻強烈的,走路時會不太舒服。
後來用月亮杯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好像是低宮頸,生理期間子宮頸位置還蠻低的,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才會無法完全推到無感帶,又容易推過頭反而吸不飽會漏。也有可能是陰道跟不同牌子的合拍問題,台灣能直接買到的棉條牌子主要就蘇菲、凱娜跟OB,只有蘇菲跟凱那有導管式,兩個我都用過,覺得凱娜跟我的陰道好像不太合,幾乎都會漏。至於用蘇菲有沒有好一點,因為只有第一次是買蘇菲,隔了有點久所以忘了XD OB是指入式,買了但還沒有試過。還有就是棉條的價格真的蠻高的QQ 指入式會便宜一點(垃圾也更少)但後來一直沒有再去嘗試。試用棉條期間,雖然一開始克服了塞進陰道的恐懼,但每次要換多少還是會覺得有壓力。
比起眾多姊妹宣揚棉條乾爽舒適的好處,用下來好像沒有那麼驚艷的感覺,阻力大於動力的結果下,又因為懶惰跟慣性而改回用衛生棉了,只有上山時才會偶爾用一下棉條。
【布衛生棉】
就在我心生放棄改回用衛生棉後,心裡多少還是有點不甘心。知道世界上還有其他生理用品的選擇後,每次經期丟掉一片衛生棉,就覺得自己多製造了垃圾。想著如果每次經期都用那麼多片衛生棉,一生中要製造多少垃圾啊......
就在這時又在臉書上看到有人分享布衛生棉的使用經驗。之前用棉條時,就知道有些人會搭配布衛生棉用。但初聽到居然有「布」製衛生棉,還是覺得不可置信,用布來承接經血,不會漏嗎?洗得掉嗎?
但仔細想想,在拋棄式衛生棉出現之前,古早的人其實也是用布來接血的啊!在閱讀過前輩使用的經驗分享後,覺得既然自己用不慣棉條,不如來嘗試布衛生棉吧!我的布衛生棉是在一種關於女人愛地球的方式買的,當時他的月事經濟組合包正好在特價,我就買了一組(共一片夜用長型、兩片日用量多型、兩片日用正常型、兩片護墊,共七片)
在此之前,也是看到許多宣揚布衛生棉好處的文章,像是布製材質很親膚用起來很舒服、跟拋棄式比起來比較不會有悶熱感、不必接觸化學藥劑、不會有味道、清洗也很方便等等。實際用了之後......我好像也沒有那麼驚艷的感覺XD 可能本來用拋棄式衛生棉,就不像很多人會有悶熱過敏等不適反應,所以換到布衛生棉時,用起來就覺得,跟拋棄式衛生棉沒什麼差別啊~就是需要自己清洗這個差別而已。
布製衛生棉使用起來,一如大家所說,外出時換下來並不會有味道(只有鼻子貼很近很近去聞才會有一點潮濕的經血味)(對啦我特地去聞過不行嗎),只要包起來收在夾鏈袋或小布包內就可以了。能重複使用環保這點讓我用起來心情很好(而且布衛生棉通常花色都很漂亮,用了就是心情舒爽XD)但我最大的障礙還是在清洗這方面。
其實布衛生棉的清洗不會太麻煩,換下來時先用清水搓洗,再泡洗衣粉或小蘇打粉泡幾個小時(也可以睡前放下去泡一個晚上隔天早上再洗)清水洗淨後再晾乾即可(最好可以拿去曬太陽殺殺菌)但是如果流量多吸得多,在第一個步驟就要用清水大量沖洗,感覺才能把經血大致洗掉,洗著洗著就會覺得,好耗水啊......而且住在學校宿舍,每次要拿到浴室的洗手台洗就會覺得很尷尬,萬一被旁邊的人看到我洗出那麼多血,應該會被嫌棄,所以我都挑沒什麼人的時候才敢去洗......雖然清洗不會到很麻煩,但畢竟還是要多花一份心力跟時間,在真的很忙很累的時候,就會覺得多了一件事情的壓力。真的太忙沒時間時,又會乾脆改回用拋棄式衛生棉。
如果一個經期要完全使用布衛生棉,算上洗完後還要等晾乾,總共大概需要十幾片甚至到二十片吧!像我只有七片就覺得遠遠不夠,許多時候來不及晾乾,還是得掏出拋棄式來用。
除卻清洗時覺得有點浪費水及忙碌時不太適用,布衛生棉用起來真的蠻習慣蠻舒服。正當我考慮著是否要加購布衛生棉,來達到零拋棄式的目標,新的生理用品領域又在我面前展開~
【月亮杯】
在文章一開始提到,會認識棉條是看到學姊在FB上分享了介紹棉條的懶人包。在同一份懶人包裡,就有提到布衛生棉跟月亮杯,不過那時連放棉條都不太敢,看到月亮杯這個東西,就暫時把它歸類到「宇宙之不可思議區」了,沒有繼續了解XD 直到看到了凡妮莎的月亮杯集資活動,看了集資網站上的介紹後,瞬間被打動(我腦波真的很弱啊),馬上便加入集資。
*女性身體意識的覺醒*
有參加集資的成員,可以加入一個FB社團,在月釀杯還沒生產出來之前,大家就在這個社團裡交流各種使用月亮杯的知識、相關的生理知識、以及分享不同杯款的使用心得。我總覺得凡妮莎發起的台灣月亮杯集資活動,最可貴的地方是形成了一個很友善的社群與討論空間。
一個女性的成長過程中,似乎不太容易有公開談論月經、陰道、陰蒂、子宮......等話題的機會。即便學校健康教育有教,也是以一種非常科學化、去性化的方式在談論所謂「生殖器官」。就像我,一直到十九歲,第一次要放棉條進陰道,才驚覺我從來沒有真正認識我的陰道,但它明明一直是我身體的一部分啊,為什麼我從來不覺得需要去認識它?甚至要放棉條進去會這麼這麼害怕?
一直到後來讀了一點粗淺的性別學和相關文章、書籍,才知道有的女性其實從很小的時候就會自慰,用手指探索自己的陰道。但這樣子的行為或慾望,與陰道相關的一切,卻是不太會說出口的。在男性之間的交談,倒是蠻常提及打手槍或尻尻之類的字詞,甚至在一些校園題材的戲劇電影中也會演出男生打手槍的場景。但女生的自慰,甚至是在皆為女性的環境中,也是很少被公開提起(至少在我讀女校的三年中,就從來沒有跟同學聊或是聽到有人聊自慰的事)(希望不是因為我人緣太差吧QQ)
月經也是,很長一段時間,我也莫名會覺得讓別人看到衛生棉是很羞恥的事情。要換衛生棉時總是要用迅雷不及掩耳把衛生棉從書包抽出塞進口袋,再若無其事走進廁所。出去買衛生棉也莫名有種不想被看到的羞恥感。現在倒是覺得,根本不必啊,月經來不就跟流鼻涕流鼻血一樣,有什麼好害羞的?可以大辣辣甩著衛生棉或棉條或月亮杯,老娘就是有月經,老娘就是要去換衛生棉,這就跟老娘甩著一包衛生紙要去拉屎一樣自在大方!(?
陰道與子宮,月經與血之不可提及,多少造就了女性經驗的難以交流,頂多在母姊閨密之間的私密傳遞,極少在公開場合談論,而教育方面也是如此。我的第一個月經知識,來自小學時學校發的一本小冊子,教導女孩遇到初經時該怎麼處理,冊子是由好自在製作的,理所當然只有告訴女孩要準備衛生棉。而我的學習過程中,來自教育的月經知識,就僅有過這一本。
在集資的社團裡,大家積極熱心地討論陰道的構造、每個人不同的月經狀況、自我照護與對婦科疾病的預防與覺察、破解處女膜迷思。有人出來問問題或求救,都會獲得友善且有用的回應。在這樣的社群裡,我感覺到了一種正向的氛圍,原來這些並不是需要羞於談論的事情!女性認識並探索自己的身體,是一件這麼重要且值得鼓勵的事。在女性們站出來發聲:我們有選擇生理用品的權利!爭取修改法條讓月亮杯得以在台灣合法上架的過程中,好像感覺到一股女性意識的覺醒,在透過生理用品選擇的過程中,凝聚並誕生。而這,其實也是我在用棉條、布衛生棉跟月亮杯的過程中,最大的收穫。(不知道有沒有人做這方面的研究啊XD)
*為什麼想用月亮杯?*
為什麼會想嘗試月亮杯?對我來說,最大的動力是環保跟省錢~一個月亮杯在正常使用狀況下,可以用五到十年,一個月亮杯差不多在一千元上下吧!這跟一樣年數的衛生棉或棉條的花費比起來省超多啊(詳細的數字比較可以參考這篇)每次經期要買衛生棉就會覺得很不爽,為什麼得要花一堆錢買一堆衛生棉(不過買月亮杯或布衛生棉就會很開心,因為有種收藏漂亮東西的感覺XD )想到可以脫離囤積衛生棉跟棉條的網羅,就覺得必須試啊~
再來大概就是我腦波弱跟不服輸吧XD 看到大家說有多好用多好用、一用就回不去了、多方便乾爽舒適無感根本忘記自己經期等等,就覺得太好了吧!!好想用啊啊啊啊!雖然要放那麼大個東西進陰道還是會有點怕怕的,但這時就會覺得不服輸,乾~~一堆人在介紹月亮杯的文章或影片下留言說放月亮杯多恐怖多噁心,好害怕我絕對不敢用,就覺得乾我一定要放放看,說什麼都要放進去(超莫名的堅持)
*初次用月亮杯*
我用的是台灣生產、集資所買的月釀杯,從拿到手後其實又放了好幾個月,才首次下定決心鼓起勇氣嘗試。
使用前的消毒是用滾水煮沸五分鐘的方式,拿了一個沒在用的大創小鍋子,當專屬煮杯用鍋來煮,另外去買了一個小火鍋網,防止杯子直接碰到鍋壁溫度會太高。月亮杯基本上只需要經期前跟後各消毒一次,可以用沸水煮或是直接泡消毒錠。
煮完後拿S掛勾掛著晾乾,之後就爬了一下置入取出的教學文,先拿教學杯練習。有些人會在經期前就先買潤滑液輔助練習置入,我是在經期第一天血量蠻多的時候直接試,一開始先試據說很好展開的陰唇折,不過教學杯好小而且球型真的不太好捏,一直抓不到該怎麼捏緊不讓它彈開又能放進陰道的手勢,而且很蠢的沒有剪指甲多次摳的自己很痛- -\\\真心建議要塞杯子前先把指甲剪短。試了幾次之後終於順利把教學杯放入!墊個布衛生棉,等一陣子之後再看,有漏出經血,拿出後發現杯中有接到一些,但還是會漏。就這樣放入拿出幾次都還是會漏,在想是不是沒有順利展開,又去爬有關如何展開的文,發現一個關鍵在於並不需要死命把月亮杯往裡面推,要能接住的重點是要對到子宮頸口,如果推過頭或歪掉反而會接不到血,了解自己的子宮頸位置還蠻重要的。
再次嘗試時,就直接拿標準杯來試,換成7字折發現很適合球型杯!可以捏著很後面就捏住,杯口也可以折的很小。置入後根據爬到的文所說,在剛進入無感帶後手就可以先放讓它展開,再用手指推著杯底往內推一點,摸摸杯底還是有點凹折的狀態,但用月釀杯可以不用追求全展開。有些人說可以抓住杯底左右轉一轉幫助展開,痾......可是我實在抓不住,所以只有拉一拉看它是不是有吸住確認真空狀態。
放完後一樣墊個布衛我就跑去睡覺了~隔天早上起來,拿出來一看,發現!!成功接到一杯血!!!這個成就感實在是無與倫比啊,恨不得拿這杯血去跟路上每個我遇到的人分享這份喜悅(冷靜)之後的經期間幾乎都有成功置入展開並接到血,也都有墊布護墊防止沒放好漏出。布護墊上多少還是會有一點血,不知道是不是陰道殘血?因為拿出杯子的時候發現沒有漏,不知道大家是怎麼做到完全只靠月亮杯的ˊˋ過程中平均每天換三次(早上起床、下午、晚上洗澡),都是在家裡換。等到後面兩三天量很少就沒放了改用布護墊。
完全不用刷血內褲的感覺實在太舒爽了啊啊啊啊~而且放月亮杯真的無感!完全可以照常運動跑跳,只有中間有幾次放下腹會有些微悶痛感,可能是所謂的真空痛,還要嘗試怎麼解決。希望可以早日用熟上手,外出也可以很熟練地使用~
*心理建設*
月亮杯真的不是一個好上手的東西,通常需要好幾個週期的練習才能逐漸掌握使用的方法,一開始也要有面對挫敗的心理準備,不需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就盡力試,放輕鬆慢慢試~如果是沒有性經驗也沒有用過棉條的人,通常會建議從棉條開始練習(畢竟體積比較小)但也有不少人是直接跳級月亮杯成功的。
至於很多人會關心的那個什麼處女膜的,必須說使用月亮杯或棉條這類置入性產品,一定會有弄破它的可能,但是,到底有沒有必要在意那個膜?可以說是個人選擇吧,我是覺得完全不需要在意,有人天生就沒有處女膜,有人有過許多性經驗後處女膜仍完好,有人在還沒有性經驗前就因為騎腳踏車之類的運動而弄破它。將這個身體組織與所謂性經驗與否的處女認證綁在一起,小心翼翼害怕弄破它,完全是過時迷思的束縛。處女膜的存在多少會增加放棉條或月亮杯的困難(比較容易弄痛),更多時候是會讓人覺得卻步,增加了不敢放棉條或月亮杯進陰道的恐懼。就算選擇不用月亮杯,也不會有任何人責備妳,這都是個人選擇,但每個女孩,都應該有認識各種選擇而不被任意恐嚇的權利。
我在第一次放棉條的時候,也是好害怕好害怕,雖然當時完全不care弄破那個膜啦XD 但還是對於放進陰道好恐懼,一直到現在試月亮杯,每次要拿出來跟放進去,還是會有點害怕,有點壓力。儘管如此,還是很想很想嘗試,不只是想要能自由使用讓我更舒適的生理用品,也想要在過程中學習如何克服那些害怕,學會自在面對自己的身體。對我來說,這大概是學著用月亮杯,非常可貴的一個地方吧!
2017年8月19日 星期六
2017年8月12日 星期六
還珍姐腳踏車
終於還了珍姐腳踏車。大一時還在怡客咖啡打工,有天因為快遲到了急急忙忙把腳踏車停在人行道上就衝進去打卡,下班出來就發現腳踏車被偷走了。當時很幫忙我的前輩珍姐於是借了一台他們家沒在騎的腳踏車給我,讓我騎去上班還可以在學校裡代步。後來到了年底辭職,因為辭職的過程其實是有點粗率的(原本講好了要做到某一天,但後來因為跨年假期要去爬山,所以就傳了簡訊給店長說要提早辭職,店長沒有回覆,我也直接沒有去了),辭職後也跟店裡完全沒有連絡。
後來有了其他腳踏車可以騎,原本想著也離職了,要把腳踏車還給珍姐,但不巧弄丟了整串鑰匙,連帶腳踏車的鎖也打不開了,不知道該怎麼辦只好一直停在學校。過了大概一兩個月,才把鑰匙找回來,但這時又因為換了手機找不到珍姐的聯絡電話。種種延宕導致自己陷入一個拖延的心態,就算後來從舊手機中找回電話,還是一直沒有連絡珍姐還車。
就這樣一天拖過一天,放假後把腳踏車牽回家停,腳踏車因為有淋到雨許多地方生鏽,心裡歉疚著沒有照顧好人家借我的腳踏車,越加不敢面對還車這件事。一天放過一天,偶爾想到心裡就會覺得惶惶不安,覺得不該跟人家借了腳踏車不還,簡直是辜負人家好意,珍姐說不定會覺得我辭職落跑還把她的腳踏車A走......(雖然後來也都放著沒有在騎)。心裡越是惶恐,就越逃避不敢面對。
直到最近,看著停在院子裡的腳踏車,下定決心不能再放著這件讓自己時時歉疚的事情不解決了!把車子牽出來重新擦洗一遍,牽去車店花了不少錢修理一番,有很多地方雖然生鏽難以復原,但盡量讓它恢復順暢好騎的程度。從手機通訊錄中叫出珍姐的號碼,忐忑不安按下簡訊傳送。過了一天沒有回覆,擔心她是不是換了手機,又去以前有加好友的同事那邊搜到珍姐的FB,加好友然後傳訊息......
今天中午,珍姐打來了!一開頭就說「我當然還記得妳呀!」「我女兒也記得妳耶,她說你是第一個願意跟她當朋友的人。」(珍姐的二女兒當時也有在怡客打工一陣子)問我畢業了沒,還說她以為我車子會騎到畢業。珍姐完全沒有生氣我一直沒有還車,反而理所當然覺得可以一直借我騎,反正他們沒在騎。心裡頓時大鬆一口氣,久違與珍姐連絡上,想起當時打工受到她的種種照顧,看我長青春痘送我擠痘痘的棒子、特地拿披薩到學校給我吃......就像把我當女兒一樣。一邊騎去她家還車的路上,一邊在心裡想著,想成為像珍姐這樣的人。做事勤奮實在,看起來像傻大姊,待人總是以溫厚多而少計較。珍姐的工作多是在餐飲做內外場的粗活,可以說是服務業藍領階級吧?她身上的那種溫暖耿直,是讓我非常非常尊敬的......
見面後又小聊了一下,互相留了Line。很高興又和珍姐連絡上,也解開了一直梗在心裡的一個結,覺得好開心,好輕鬆。
後來有了其他腳踏車可以騎,原本想著也離職了,要把腳踏車還給珍姐,但不巧弄丟了整串鑰匙,連帶腳踏車的鎖也打不開了,不知道該怎麼辦只好一直停在學校。過了大概一兩個月,才把鑰匙找回來,但這時又因為換了手機找不到珍姐的聯絡電話。種種延宕導致自己陷入一個拖延的心態,就算後來從舊手機中找回電話,還是一直沒有連絡珍姐還車。
就這樣一天拖過一天,放假後把腳踏車牽回家停,腳踏車因為有淋到雨許多地方生鏽,心裡歉疚著沒有照顧好人家借我的腳踏車,越加不敢面對還車這件事。一天放過一天,偶爾想到心裡就會覺得惶惶不安,覺得不該跟人家借了腳踏車不還,簡直是辜負人家好意,珍姐說不定會覺得我辭職落跑還把她的腳踏車A走......(雖然後來也都放著沒有在騎)。心裡越是惶恐,就越逃避不敢面對。
直到最近,看著停在院子裡的腳踏車,下定決心不能再放著這件讓自己時時歉疚的事情不解決了!把車子牽出來重新擦洗一遍,牽去車店花了不少錢修理一番,有很多地方雖然生鏽難以復原,但盡量讓它恢復順暢好騎的程度。從手機通訊錄中叫出珍姐的號碼,忐忑不安按下簡訊傳送。過了一天沒有回覆,擔心她是不是換了手機,又去以前有加好友的同事那邊搜到珍姐的FB,加好友然後傳訊息......
今天中午,珍姐打來了!一開頭就說「我當然還記得妳呀!」「我女兒也記得妳耶,她說你是第一個願意跟她當朋友的人。」(珍姐的二女兒當時也有在怡客打工一陣子)問我畢業了沒,還說她以為我車子會騎到畢業。珍姐完全沒有生氣我一直沒有還車,反而理所當然覺得可以一直借我騎,反正他們沒在騎。心裡頓時大鬆一口氣,久違與珍姐連絡上,想起當時打工受到她的種種照顧,看我長青春痘送我擠痘痘的棒子、特地拿披薩到學校給我吃......就像把我當女兒一樣。一邊騎去她家還車的路上,一邊在心裡想著,想成為像珍姐這樣的人。做事勤奮實在,看起來像傻大姊,待人總是以溫厚多而少計較。珍姐的工作多是在餐飲做內外場的粗活,可以說是服務業藍領階級吧?她身上的那種溫暖耿直,是讓我非常非常尊敬的......
見面後又小聊了一下,互相留了Line。很高興又和珍姐連絡上,也解開了一直梗在心裡的一個結,覺得好開心,好輕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