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早上睜開眼睛,常常都會有一種感覺...
覺得自己身處在一片起大霧的草原寬稜上,不知道方向、不知道自己身處的位置、不知道該往哪走,而自己又是怎麼走到這裡的。
在那個瞬間會產生一種深深的緊張與驚懼。」
-
在台東的日子大部分是孤單的。
七個月前,經朋友的介紹,我揹著一顆背包,騎機車從新竹出發,花了幾天跨越半個台灣來到台東--一個我十分陌生,過去只有在上山下山途中匆匆經過的地方。在這裡我誰也不認識,而即將要見面、要嘗試一起工作、生活的夥伴,在此之前我們只通過一次電話。
經過幾天的相處後,我決定要搬來台東,學習、嘗試我所嚮往的生活方式。
於是再過了一個月後,我正式拖著行李箱、背上一顆登山大背包,與過去熟悉的生活圈及親朋好友們暫別,懷著許多忐忑與期待,一顆想要在台東好好生活的心,來到這個山海平原。
而等待著我的,卻是一片充滿不確定、時時變動震盪著的洪流。原本預定的工作計畫取消、重新面試工作、離開或繼續留下的選擇......不斷要以快速俐落的方式,重新設定人生走向,不斷迷失又要不斷重新替人生定位。
先是跟工作夥伴住在一起,後來感到還是很需要個人獨立的空間與時間於是另尋住處搬出。
雖是懷著想要好好在這裡紮下來生活的心,但至今時時感到腳下是懸浮的。一連串變動不定的挑戰,讓我不敢放心地給予與一個房間、一塊土地間連結的承諾,我把自己調整成一個可以隨時離開的狀態,生活中的必需品盡量維持最精簡,每一次移動的行李都越來越簡單。
或許是這段時間以來一直都用力專注在自己的事情上(我是誰、我要往哪裡去),以至於並不是很熱衷積極於去拓展人際的連結。能量在內裡的階段就消耗掉太多,變得難以拿出來用在社交。
於是大部分的時候,我都是獨自一人,默默地工作、吃飯、睡覺。而能夠提供情感支撐的人事物,卻都在離我很遠的地方。花很多時間搭火車,往返於我愛的人身邊,也時時質問著自己:「還繼續留在台東幹嘛?」
的確沒有什麼理由是非停留在一個地方不可。但或許還有那麼一點點的可能性,那麼一點點能夠接近所嚮往的生活、所想成為的人的線索,以及更多的,直覺。所以直到此時此刻,我還是留下來了。
每當鍊條卡住,便要想辦法再踩出下一步。先是學習樸門,最近又開始摸索以農為生的可能性。封閉如我,卻能夠得到許多真誠的分享與幫助。每與不同的人交談,都增加了新的思考方向。每個人的人生境遇都不相同,就算想抵達同樣的地方,走的路徑、走的風格也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
時常懷疑自己偏離了主流社會太遠。當大部分的同輩都在城市裡安身立命,我卻天馬行空地跑來農村想要從農。有勸退,有鼓勵,有質疑,有引導......每一個遇到的人都問我:為什麼想務農?
你追尋的究竟是什麼?
還沒有辦法精簡有力地回答這個問題。或許正因為這是一件很辛苦很不容易的事,更需要強大的動機初衷作為確保,在每一次自我懷疑的時候,穩穩地標定。
直到前幾日莫名其妙坐在一位初相識的茶園主人車上,再次面對一樣的提問,才緩緩吐出或許可稱得上比較明晰的句子。
「好像並沒有什麼太過遠大的理想,只是感覺到這是目前我很想花很多時間去做的事,所以想找找看有沒有能夠做這件事同時,也能養活自己的方法。
當然是在能夠盡量不對環境造成傷害的原則下,能夠接觸土地、在靠近自然的地方、靠自己的雙手勞動生活......
沒有預期一定要達到怎麼樣的成功,想多一點、多一點的嘗試看看,可以的話就走下去,不行的話就再想辦法,大概就是這樣吧......」
-
「很像在走探勘。」豆說。
越想越覺得,的確很像在走探勘。或許我的個性就是這樣,明明有已經很清晰、很多人在走的大條路徑,我卻偏偏不喜歡,硬要往雜草叢生的地方鑽。明明地圖上都已經有航跡,硬要自己在空白處畫出一條曲曲折折的路徑上山頭。只因為這地圖上的地形啊,看起來可能很美。
走探勘的時候要怎麼走呢?在出發前,盡可能蒐集資料、擬定策略、推演可能遇到的情境與應對措施,設定撤退計畫,找一位可靠的留守。雖然做了詳盡的事前準備,但探勘的迷人之處正在於它充滿未知,可能不期而遇上大斷稜只得迫降,可能在某個路段花上比預期多上數倍的時間,可能原本計畫的路線行不通只能重新找新路線繞道、可能發現走錯必須想辦法退回上一個確定的點再重新定位......
走探勘的人像神經病,捨棄大道不走,經常把自己搞得滿手滿腳都是刮傷,渾身雨水泥濘,體力耗竭。時不時自我懷疑:為什麼我在這?
但也可能發現前人未曾見過的風景。可能毫無防備地走進一個寬闊的谷地,一條絕美的溪,可能在一個無名山頭,回頭望見一片延伸至天際的雲海。
身處在那樣的時刻,巨大的欣喜與滿足會佔據你的全身。正因為前面所有的經歷,最單純的事物也會令你滿足。是為了經歷而去經歷。為什麼要走探勘?--Because it's awesome.
每當溺在不確定性與迷惘帶來的痛苦之中,常常自問為什麼要陷入這樣的處境?
但或許試著把時間拉長,不管十年後的我在哪裡、做著什麼事,都會感激這段在中央山脈與太平洋所夾平原之間,用力困惑的日子吧。知道生命必定要經歷這樣的困惑,或許也是一輩子的課題,能夠在現在就開始想,不是很好嗎?
並不是走傳統路的日子就不辛苦。每一種生活方式都有其辛苦之處,只是所承受的都不太相同而已。
比起「生命自有安排」的人生觀,我更偏好認為宇宙是由隨機與選擇所組成的。我們在生命中不斷遇到各種偶發事件,並會隨著事件採取主觀的行動,然後慢慢組成了我們的人生。或許在每個時間點採取不同的選擇,都會讓往後的人生變得不一樣。好好地選擇,好好地踏實踩出我們選擇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