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覺得內心各種迸發!
當初很猶豫要不要報名,想著「如果能借到一把電木的話,就去報名好了。」很巧高中的學妹來跟我要備審,就順勢跟她借到琴,順著這個衝動報名了獨唱組。
結果真是~唉唉唉唉唉,覺得不忍回憶自己的表演XD 到時候影片出來我絕‧對‧不‧會‧去‧看(崩潰) 不敢說自己平常表現有多好,但果然上台就是會先打掉三成啊XD (平常只有五十分,上台更是變成剩下二十分吧咿咿咿咿)
雖然評審一直強調「要把這當表演」,但還是好難喔,只要意識到這是比賽就難以揮去「我是來丟人現眼」的這種心情啊QQ
覺得大家都好厲害,被好多表演衝擊到。說不難過是騙人的,還是會難過啊!(而且沒抽到獎啦QQQQ) 但也有更多的激勵!就跟以前看完台北學校厲害的大成那種感覺一樣,一方面是看到很棒的表演的雀躍,一方面是感受到那種距離感、好像被甩了巴掌一樣臉頰熱辣辣的敬佩和不甘心。好聽的vocal、厲害的吉他手、節奏超強的鼓手、強大舞台魅力的表演者......聽完整場比賽真的會被感動到,每組參賽者那樣投入在舞台的樣子,真的好耀眼!
好想變得更強,然後再殺回來喔XD
也很慶幸這次不只是停留在「想著要參加」的階段,而是真的去參加了一個比賽。比賽前我一直禁止自己有那種因為害怕「太認真後失敗會更傷心」,而不認真投入的心態,雖然好像還是不夠投入QQ 以後還有機會的話,一定會更認真練習,更認真更認真!
還有,王立言好可愛喔~XD (雖然之前我沒聽過她啦,嗚!今天開始變粉絲!) 覺得她說的話也很激勵,「彈吉他沒什麼,就是一直彈一直彈一直彈」。最後究竟會不會發出光芒,那很難說,但最終發出光芒的人,一定都經過刻苦、經過摔跌,而依然未放棄吧!
謝謝陪我聽了一整天啦:D 好開心好開心而且你居然抽到了最大獎!!羨慕死一大票人了啦> <!!
我也好想要電木喔QQQQ 新目標是打工存錢買一把旅行小電木!!!(突然又想到,如果之後要認真玩樂團的話,說不定還要存錢買一把自己的電吉他和效果器吧, 啊啊,果然無底大坑,開始縮衣節食XDD)
回去後發現今天的創作組第一名同首曲子有投金旋獎!真的是很厲害的一首歌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0gAzSflJ7g
唔唔,想跑去政大觀摩金旋獎了,比賽的水準一定更不得了!
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
2015年3月27日 星期五
家庭理髮
比起去那種有設計師的店剪頭髮,你還是比較喜歡家庭理髮。就是那種(通常是)歐巴桑經營的,店裡不會特別裝修,很像是住家的客廳擺上幾張理髮的椅子和鏡子,給人這樣感覺的家庭理髮。
裝潢華麗的理髮店、一身前衛造型的設計師都讓人很緊張。相反來說面對歐巴桑讓人放鬆多了。
可是畢竟來說歐巴桑多數還是比較擅長理平頭和山本頭,你怕要她們剪出個會讓少女(?)滿意的髮型太為難了,也更怕踩到地雷被剪出什麼駭人的結果。
唉這年頭啊,身為一名少女(?)要找到一家合適的家庭理髮真是越來越困難了。(?表示如果偏好家庭理髮的十九歲女生還能被稱為少女的話)
開學前你抱著「只是稍微修剪一下不用太要求細節吧!」的心情,走進一家小時候去過一兩次的家庭理髮。那家的歐巴桑是個非常豪邁的歐巴桑,還在門內聽見我說要剪頭髮,就大喊回答我:「妳是不是走錯家了啊--?是不是要去隔壁--?」(隔壁是一家有設計師的理髮店)
「呃......不是,我想說要修剪一下......」
第一次直接被問「是不是走錯家了」,害我一瞬間困窘,這要我怎麼回答啊?難道要我很霸氣的回答「老娘就是要來家庭理髮啦!!!」嗎?身為一個少女(?)要剪家庭理髮真的這麼突兀又不自然嗎?
總之還是坐下來開始剪了。接下來的劇情就有點超展開了。
「妹妹妳幾歲了啊?二十歲了嗎?」
「啊,我十九。」
「那還不能結婚吼。」
「呃,十九歲已經可以了吧。」
「我跟妳說,能結就趕快結,女生要快點結婚啦!」
What!?為何突然開始勸我結婚!?
「我跟妳說,以前我們那個年代,女生吼都是還在念大學就懷孕,然後一畢業就可以馬上結婚了,這樣真的比較好,比起現在那些到三十幾歲才結婚的,都很辛苦啦。」
呃,所以現在是開始勸我要念大學就懷孕嘛!?
內心雖驚恐如波濤翻天,外表還是非常鎮靜地應答:「啊,是啊,早點結婚把小孩生一生養一養,搞定之後就可以開始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對吧?所以真的不要拖到那麼晚啦。」
接下來又持續討論了一些「小孩能不能跟母姓」、「婆婆不要太涉入兒子和媳婦的家庭」之類的問題,(真不愧是家庭理髮,討論的問題都十分家庭),在這方面我就要盛讚歐巴桑是個非常開明的母親和婆婆了,一些民視八點檔中會出現的女人的小心眼,在歐巴桑的眼中都覺得很沒必要,是個如女中豪傑般的歐巴桑。
剪完之後,歐巴桑還提供bonus--教我以後有小孩之後要怎麼摺毛巾給嬰兒睡,頭型才會漂亮。
「來我這邊吼,真的就是除了剪頭髮之後還能學到很多東西啦!」歐巴桑笑的豪爽。
剪頭髮能學到這個,還真是蠻超值的啦。
雖然頭髮又被剪回有點呆的樣子,不過心情卻很愉悅。啊!果然!我愛家庭理髮!
裝潢華麗的理髮店、一身前衛造型的設計師都讓人很緊張。相反來說面對歐巴桑讓人放鬆多了。
可是畢竟來說歐巴桑多數還是比較擅長理平頭和山本頭,你怕要她們剪出個會讓少女(?)滿意的髮型太為難了,也更怕踩到地雷被剪出什麼駭人的結果。
唉這年頭啊,身為一名少女(?)要找到一家合適的家庭理髮真是越來越困難了。(?表示如果偏好家庭理髮的十九歲女生還能被稱為少女的話)
開學前你抱著「只是稍微修剪一下不用太要求細節吧!」的心情,走進一家小時候去過一兩次的家庭理髮。那家的歐巴桑是個非常豪邁的歐巴桑,還在門內聽見我說要剪頭髮,就大喊回答我:「妳是不是走錯家了啊--?是不是要去隔壁--?」(隔壁是一家有設計師的理髮店)
「呃......不是,我想說要修剪一下......」
第一次直接被問「是不是走錯家了」,害我一瞬間困窘,這要我怎麼回答啊?難道要我很霸氣的回答「老娘就是要來家庭理髮啦!!!」嗎?身為一個少女(?)要剪家庭理髮真的這麼突兀又不自然嗎?
總之還是坐下來開始剪了。接下來的劇情就有點超展開了。
「妹妹妳幾歲了啊?二十歲了嗎?」
「啊,我十九。」
「那還不能結婚吼。」
「呃,十九歲已經可以了吧。」
「我跟妳說,能結就趕快結,女生要快點結婚啦!」
What!?為何突然開始勸我結婚!?
「我跟妳說,以前我們那個年代,女生吼都是還在念大學就懷孕,然後一畢業就可以馬上結婚了,這樣真的比較好,比起現在那些到三十幾歲才結婚的,都很辛苦啦。」
呃,所以現在是開始勸我要念大學就懷孕嘛!?
內心雖驚恐如波濤翻天,外表還是非常鎮靜地應答:「啊,是啊,早點結婚把小孩生一生養一養,搞定之後就可以開始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對吧?所以真的不要拖到那麼晚啦。」
接下來又持續討論了一些「小孩能不能跟母姓」、「婆婆不要太涉入兒子和媳婦的家庭」之類的問題,(真不愧是家庭理髮,討論的問題都十分家庭),在這方面我就要盛讚歐巴桑是個非常開明的母親和婆婆了,一些民視八點檔中會出現的女人的小心眼,在歐巴桑的眼中都覺得很沒必要,是個如女中豪傑般的歐巴桑。
剪完之後,歐巴桑還提供bonus--教我以後有小孩之後要怎麼摺毛巾給嬰兒睡,頭型才會漂亮。
「來我這邊吼,真的就是除了剪頭髮之後還能學到很多東西啦!」歐巴桑笑的豪爽。
剪頭髮能學到這個,還真是蠻超值的啦。
雖然頭髮又被剪回有點呆的樣子,不過心情卻很愉悅。啊!果然!我愛家庭理髮!
樂團!
「欸!加入我們嗎?」
走反方向正準備離開,幾個人突然停下腳步,從傘下叫住我。稍一發愣,我馬上回答:
「--好!」
被叫住的那一刻,熱血或青春,雖然俗濫但我找不到更好的詞形容,那一瞬間的沸騰吧?
上大學後不再碰琴的人有很多,繼續朝著這個方向走下去的人或許才算少數。
偶爾看到從前社團的朋友繼續玩樂團的照片、或是聽說誰又買了新的琴、學到新的東西、開始接觸不同的曲風、去哪參加了比賽......內心深處都會忍不住冒出「好羨慕啊」的念頭。
羨慕著那些像是很自然地就繼續下去的人。我原本也以為自己會是其中之一。
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只是一些零零碎碎加總起來的因素,讓你的重心不再傾向那邊。
但那樣的羨慕和渴望也許一直都默默存在著,所以當收到加入樂團的邀請時,才會那麼心動。
被邀請的時候,因為真的太心動,就答應說「那先去一次看看」。後來又反覆地感到後悔,組織、社團、課業......對於自己時間和精神的負荷度,實在沒什麼把握能再去參加一個樂團,一度想著「還是直接說我應該沒時間拒絕吧......」
最後的最後,還是抱著一股「管他的啊」的狠勁就去了。
你想嗎?答案是想。你騙不了自己,那些越來越強烈的羨慕是證明。
第一次參加練團真是一場災難。
為什麼說是災難,實在是因為在那之前我‧完‧全‧沒‧練。先前只抱著「去參觀」的心情,直到那天稍早才想到,不對啊人家都請我帶電吉他過去了,總有要練點什麼嗎?一問之下才問到他們當天要練的歌,在練團前兩個小時才把和弦抓出來,匆匆忙忙帶著小抄就去練團了。
結果真是太崩潰了。因為根本沒練,我彈的一團糟,大家都要一直停下來跟我對和弦。我腦裡不斷盤旋著「練團大忌」:個別樂手沒有先將自己的部分練好,要整團跟著你一個人練。
完全像是來亂的,真想奪門而出啊啊。
幸好到後半段就越彈越順了,但心裡還是存著「我一定已經被定位為找麻煩的樂手」的悲催感。結束後跟大家道歉:「對不起我今天真是太糟糕了......」很強的第一把電吉他手還安慰我:「不會啦不會啦,你不是今天才抓和弦嗎?」
原本有點擔心會很不適應迴聲社的風格,不過剛好遇到的這一團感覺起來就是很單純的學生樂團,(想說如果遇到唱死腔之類的我可能就要直接左轉離開了....XD) 大家人感覺起來都很好相處,「如果能繼續練下去的話,應該會很棒吧?」
雖然樂團和電吉他比較不是我擅長的東西,像是調balance,調tone什麼的......但有機會能玩玩這方面,感覺也很值得一試。
「欸!加入我們嗎?」「--好!」
走在路上都忍不住雀躍地哼歌。不管是電吉他或是木吉他,能有機會和一群人一起練習樂器,都覺得是件很棒的事。
開始期待之後了!
走反方向正準備離開,幾個人突然停下腳步,從傘下叫住我。稍一發愣,我馬上回答:
「--好!」
被叫住的那一刻,熱血或青春,雖然俗濫但我找不到更好的詞形容,那一瞬間的沸騰吧?
上大學後不再碰琴的人有很多,繼續朝著這個方向走下去的人或許才算少數。
偶爾看到從前社團的朋友繼續玩樂團的照片、或是聽說誰又買了新的琴、學到新的東西、開始接觸不同的曲風、去哪參加了比賽......內心深處都會忍不住冒出「好羨慕啊」的念頭。
羨慕著那些像是很自然地就繼續下去的人。我原本也以為自己會是其中之一。
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只是一些零零碎碎加總起來的因素,讓你的重心不再傾向那邊。
但那樣的羨慕和渴望也許一直都默默存在著,所以當收到加入樂團的邀請時,才會那麼心動。
被邀請的時候,因為真的太心動,就答應說「那先去一次看看」。後來又反覆地感到後悔,組織、社團、課業......對於自己時間和精神的負荷度,實在沒什麼把握能再去參加一個樂團,一度想著「還是直接說我應該沒時間拒絕吧......」
最後的最後,還是抱著一股「管他的啊」的狠勁就去了。
你想嗎?答案是想。你騙不了自己,那些越來越強烈的羨慕是證明。
第一次參加練團真是一場災難。
為什麼說是災難,實在是因為在那之前我‧完‧全‧沒‧練。先前只抱著「去參觀」的心情,直到那天稍早才想到,不對啊人家都請我帶電吉他過去了,總有要練點什麼嗎?一問之下才問到他們當天要練的歌,在練團前兩個小時才把和弦抓出來,匆匆忙忙帶著小抄就去練團了。
結果真是太崩潰了。因為根本沒練,我彈的一團糟,大家都要一直停下來跟我對和弦。我腦裡不斷盤旋著「練團大忌」:個別樂手沒有先將自己的部分練好,要整團跟著你一個人練。
完全像是來亂的,真想奪門而出啊啊。
幸好到後半段就越彈越順了,但心裡還是存著「我一定已經被定位為找麻煩的樂手」的悲催感。結束後跟大家道歉:「對不起我今天真是太糟糕了......」很強的第一把電吉他手還安慰我:「不會啦不會啦,你不是今天才抓和弦嗎?」
原本有點擔心會很不適應迴聲社的風格,不過剛好遇到的這一團感覺起來就是很單純的學生樂團,(想說如果遇到唱死腔之類的我可能就要直接左轉離開了....XD) 大家人感覺起來都很好相處,「如果能繼續練下去的話,應該會很棒吧?」
雖然樂團和電吉他比較不是我擅長的東西,像是調balance,調tone什麼的......但有機會能玩玩這方面,感覺也很值得一試。
「欸!加入我們嗎?」「--好!」
走在路上都忍不住雀躍地哼歌。不管是電吉他或是木吉他,能有機會和一群人一起練習樂器,都覺得是件很棒的事。
開始期待之後了!
2015年3月23日 星期一
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
2015年3月18日 星期三
慢慢讀張懸的詩吧
我也喜歡這句!
丹 ‧ 布朗:「隱喻能幫助我們的心靈去處理那些無法處理的事情。」
----
日子 焦安溥
我不知道今天會是今天。
一旦想到明天,明天就不再是明天。
而今天就是今天。
我好抱歉我沒察覺。
我走過一家店。
我看見它賣的,
但不知道裡面,有什麼是我想挑揀。
還想著要跟你說的事情,
因為總是傾斜至一邊,
所以你總笑我對畫面的和諧沒有概念。
大的就要看起來大;小的,最好小的沒有人能看見。
你愛我。
寬容與極限,嚴厲與慈悲,
相伴而相對。
我愛你。
你是一個世界。
寂寞如神神如歌。
夏日以來;
眾神如人寂寞,眾人如神般寂寞。
因愛是交易,貨幣和辭彙;
我的孤單和孤單的你,
卡在之間,
各自無言,
彼此看見,
只剩喜悅。
在我了解這些以後,那天 我向你說了句不認真的再見。
可我深深地親吻你的臉。
我再也不可能累積出那麼多的眷戀。
我曾堆出最高的疲憊和思念。
到它垮前。
那天。
今天仍是那天。
每天,都是我能愛你的最後一天。
每個今天。
後來,不是未來。
而是
從此,現在,今天。
我們像所有人一樣謙卑,
忙碌與分別。
走出家裡,走在日復一日的大街。
triste 焦安溥
你是我的靈魂
但不是我的眼神
你還在愛 我不能先恨
吃 吃不完就剩
剩的讓我揀去噎死人生
我多想瘋狂吻你 又多困
Five and six, so you' re seven or eight
Five and six, then it's seven not eight
別祈禱 我們先鬧
你也覺得冷靜太累 你是親愛的神
你碎了 我只好完完整整
如何 焦安溥
你要如何原諒彼時此時的愚蠢
如何原諒奮力過但無聲
在苦心之後 看潮汐的永恆
歲月在這兒 溫涼如絲卻 也能灼身
青春是遠方 流動的河
你要如何原諒時光遺失的過程
要如何才能容忍它發生
要如何才能想而不問
而我在這裡等
等溼透的心聽雨聲
等身體回溫
城裡 夜如海洋
(每夜)
所有在明滅的窗
虛而不假
你要如何離別仍須遊蕩的旅人
要如何讓緣分就是緣分
如何凝視緣分看我們 的每種眼神
而我
不停的
無悔的
與你的
總有的
丹 ‧ 布朗:「隱喻能幫助我們的心靈去處理那些無法處理的事情。」
----
日子 焦安溥
我不知道今天會是今天。
一旦想到明天,明天就不再是明天。
而今天就是今天。
我好抱歉我沒察覺。
我走過一家店。
我看見它賣的,
但不知道裡面,有什麼是我想挑揀。
還想著要跟你說的事情,
因為總是傾斜至一邊,
所以你總笑我對畫面的和諧沒有概念。
大的就要看起來大;小的,最好小的沒有人能看見。
你愛我。
寬容與極限,嚴厲與慈悲,
相伴而相對。
我愛你。
你是一個世界。
寂寞如神神如歌。
夏日以來;
眾神如人寂寞,眾人如神般寂寞。
因愛是交易,貨幣和辭彙;
我的孤單和孤單的你,
卡在之間,
各自無言,
彼此看見,
只剩喜悅。
在我了解這些以後,那天 我向你說了句不認真的再見。
可我深深地親吻你的臉。
我再也不可能累積出那麼多的眷戀。
我曾堆出最高的疲憊和思念。
到它垮前。
那天。
今天仍是那天。
每天,都是我能愛你的最後一天。
每個今天。
後來,不是未來。
而是
從此,現在,今天。
我們像所有人一樣謙卑,
忙碌與分別。
走出家裡,走在日復一日的大街。
triste 焦安溥
你是我的靈魂
但不是我的眼神
你還在愛 我不能先恨
吃 吃不完就剩
剩的讓我揀去噎死人生
我多想瘋狂吻你 又多困
Five and six, so you' re seven or eight
Five and six, then it's seven not eight
別祈禱 我們先鬧
你也覺得冷靜太累 你是親愛的神
你碎了 我只好完完整整
如何 焦安溥
你要如何原諒彼時此時的愚蠢
如何原諒奮力過但無聲
在苦心之後 看潮汐的永恆
歲月在這兒 溫涼如絲卻 也能灼身
青春是遠方 流動的河
你要如何原諒時光遺失的過程
要如何才能容忍它發生
要如何才能想而不問
而我在這裡等
等溼透的心聽雨聲
等身體回溫
城裡 夜如海洋
(每夜)
所有在明滅的窗
虛而不假
你要如何離別仍須遊蕩的旅人
要如何讓緣分就是緣分
如何凝視緣分看我們 的每種眼神
而我
不停的
無悔的
與你的
總有的
2015年3月17日 星期二
亂七八糟
亂七八糟指的是這篇的內容以及脈絡都亂糟糟。
儘管又是無力整理,還是想寫些什麼發洩一下。
---
當我們身處幸福時,世界上正有許多不幸持續發生。
[2015.3.13 蘋果日報] 內戰死21萬人 敘利亞「黑掉」
[地球圖輯隊] 敘利亞內戰
我一直很討厭「看到他人的不幸,察覺到自己有多麼幸福」這類的論調。
更極端點我會開始「譴責」自己的幸福。憑什麼啊,憑什麼你可以過得這麼好?但說真的我會願意放棄自己平和的生活嗎?懶惰也罷,貪圖也罷,我還是過著我幸福的生活。
近來覺得,在討論中經常聽到的問題會是「就算我們看了,我們讀了,但是沒有感覺啊,那又有什麼意義呢?」
是不是一切都離我們太遙遠,作為文本呈現在我們面前的,縱使讀了它們討論了它們,又會發生什麼改變呢?一如看著這些令人哀痛的照片,而闔上電腦,我真的能把它們放在心上嗎?是那份哀痛在我心中不夠巨大,或是課上所說的「沒有急迫性」?
而我們依舊回歸到我們的生活。
白白的我們、沒有被壓迫的獨特歷史意象的我們,縱然說「儘管沒有察覺,你們還是被壓迫著」,那獨特的意象是誰給予誰定義?「後來」?還是被壓迫者自身醒覺並親手握住的?
問了一堆問題,然後只能繼續問問題,然後呢?
時間也變得好奇怪,(啊我開始講另外一件事了),什麼叫做「68年前的今天發生了228事件」?「68年前的今天」、「身處在當年的228」,這樣的句子越聽越奇怪,時間被扭成一個環,不是直線是螺旋狀,但後來也變得不是螺旋狀而是一大團攪和在一起不斷向前滾動的什麼東西,沒有過去沒有現在沒有未來,也沒有前後差異,有的只是「當下」那個頓點。
「......這個日子頂著節日的幌子不住地循環,而節日是回憶的日子。因此,日曆並不像鐘錶那樣計量時間,而是一座歷史意識的紀念碑。......」
這些計量,這些用以計算的日曆也是被建構出來的?
318一週年。整個學運過程中只有330那天結束面試後,換上黑色T恤到遊行現場稍微沾了沾醬油,我並沒有實際參與過。
那些遙遠的激動,電腦螢幕後的焦慮,說真的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看了那麼多的論述都顯得模模糊糊,最清晰的是那種強烈的焦慮。不得不承認有影響到後來大學志願的選擇。焦慮著資訊怎麼這麼多這麼多,而處在洪流中我只顯得四肢軟弱,無力處理這些資訊啊。
過了一年,並沒有變得比較好。資訊還是越來越多越來越多,而到最後你開始用「沒感覺」搪塞,只是不想面對那些要花費龐大力氣去爬梳的資訊。
逃到幸福的生活裡的同時啊拜託你還是要保有警醒。不要丟棄那些焦慮啊。
接下來又是講另一件事了。
「悠閒」的生活顯得太不尋常。文本都能悠哉地讀完、有閒散很久很久的步、有閒臨時起意去逛展覽,都顯得不尋常。
好像過了蠻長一段不尋常的日子了,你差不多開始有點自虐的想「應該累積了不少事情要轟炸了吧?」
確實好像有很多事,不知道是太多不同的項目同時擺在一起,變的不知道該做什麼,一時間沒能力去把事情前後排列好,然後一樣一樣處理。同時間好像冒出了很多文本,「啊這種文本念不完的感覺才是常態啊」,但腦袋鈍鈍的,所有文本都糊在一起,也變得不知道該先看哪個了。
結果你還是維持著「也不太忙」的樣子,卻有點心虛地懷想著「這是假象」,就跟泡沫經濟一樣(亂比喻)。
什麼都濁濁的。
(還是要相信幸福啊,混蛋們)
儘管又是無力整理,還是想寫些什麼發洩一下。
---
當我們身處幸福時,世界上正有許多不幸持續發生。
[2015.3.13 蘋果日報] 內戰死21萬人 敘利亞「黑掉」
[地球圖輯隊] 敘利亞內戰
我一直很討厭「看到他人的不幸,察覺到自己有多麼幸福」這類的論調。
更極端點我會開始「譴責」自己的幸福。憑什麼啊,憑什麼你可以過得這麼好?但說真的我會願意放棄自己平和的生活嗎?懶惰也罷,貪圖也罷,我還是過著我幸福的生活。
近來覺得,在討論中經常聽到的問題會是「就算我們看了,我們讀了,但是沒有感覺啊,那又有什麼意義呢?」
是不是一切都離我們太遙遠,作為文本呈現在我們面前的,縱使讀了它們討論了它們,又會發生什麼改變呢?一如看著這些令人哀痛的照片,而闔上電腦,我真的能把它們放在心上嗎?是那份哀痛在我心中不夠巨大,或是課上所說的「沒有急迫性」?
而我們依舊回歸到我們的生活。
白白的我們、沒有被壓迫的獨特歷史意象的我們,縱然說「儘管沒有察覺,你們還是被壓迫著」,那獨特的意象是誰給予誰定義?「後來」?還是被壓迫者自身醒覺並親手握住的?
問了一堆問題,然後只能繼續問問題,然後呢?
時間也變得好奇怪,(啊我開始講另外一件事了),什麼叫做「68年前的今天發生了228事件」?「68年前的今天」、「身處在當年的228」,這樣的句子越聽越奇怪,時間被扭成一個環,不是直線是螺旋狀,但後來也變得不是螺旋狀而是一大團攪和在一起不斷向前滾動的什麼東西,沒有過去沒有現在沒有未來,也沒有前後差異,有的只是「當下」那個頓點。
「......這個日子頂著節日的幌子不住地循環,而節日是回憶的日子。因此,日曆並不像鐘錶那樣計量時間,而是一座歷史意識的紀念碑。......」
這些計量,這些用以計算的日曆也是被建構出來的?
318一週年。整個學運過程中只有330那天結束面試後,換上黑色T恤到遊行現場稍微沾了沾醬油,我並沒有實際參與過。
那些遙遠的激動,電腦螢幕後的焦慮,說真的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看了那麼多的論述都顯得模模糊糊,最清晰的是那種強烈的焦慮。不得不承認有影響到後來大學志願的選擇。焦慮著資訊怎麼這麼多這麼多,而處在洪流中我只顯得四肢軟弱,無力處理這些資訊啊。
過了一年,並沒有變得比較好。資訊還是越來越多越來越多,而到最後你開始用「沒感覺」搪塞,只是不想面對那些要花費龐大力氣去爬梳的資訊。
逃到幸福的生活裡的同時啊拜託你還是要保有警醒。不要丟棄那些焦慮啊。
接下來又是講另一件事了。
「悠閒」的生活顯得太不尋常。文本都能悠哉地讀完、有閒散很久很久的步、有閒臨時起意去逛展覽,都顯得不尋常。
好像過了蠻長一段不尋常的日子了,你差不多開始有點自虐的想「應該累積了不少事情要轟炸了吧?」
確實好像有很多事,不知道是太多不同的項目同時擺在一起,變的不知道該做什麼,一時間沒能力去把事情前後排列好,然後一樣一樣處理。同時間好像冒出了很多文本,「啊這種文本念不完的感覺才是常態啊」,但腦袋鈍鈍的,所有文本都糊在一起,也變得不知道該先看哪個了。
結果你還是維持著「也不太忙」的樣子,卻有點心虛地懷想著「這是假象」,就跟泡沫經濟一樣(亂比喻)。
什麼都濁濁的。
(還是要相信幸福啊,混蛋們)
2015年3月7日 星期六
二元的一切
又過完一個禮拜,這禮拜又進入了每天晚上都有行程的節奏了!
開了各種風起+登山社的會、服學、系上家聚、學院家聚、讀書會......
(雖然標題寫什麼二元的一切,事實上只是「開學第二週記事」=「本週流水帳記事」罷了XD )
-----
禮拜一汪生揪了風起跑香山地區的幾個編輯一起出來聊聊。聊各自在駐點遇到的困境,也聊個人下學期的生涯規劃。
覺得這樣的小聚會蠻好的,比較有機會和平常比較不常交流的人多聊點深的東西。聽到大家一些對組織運作、寫稿的想法,還有很厲害的尋找報導人的方法XD
也發現真的每個人在組織外都很忙碌,一下子就劈哩啪啦列出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點......讀書,超修,打工,系學會,社團幹部,其他活動的籌辦。光聽到就覺得,好爆肝啊!
比起來我這學期可能還不算太忙。雖然修滿25學分,不過那個爆炸大概要等到交期中期末報告的時候才會浮現QwQ
從上學期某個點開始,就大概知道自己想要先把重心放在什麼事情上面,目前最想做和最喜歡的,就是風起和登山社吧。
不過也聊到自己面對的二元困境。真的很難果斷的選擇和捨棄,唉,天秤座ˊˋ 雖然是兩個都「喜歡」的東西,都不太願意放的東西,面對現實上能力和時間的限制,還是得要選擇些什麼啊。
理智上要考慮責任和大局的需要為優先,但是,到底可不可以放入自己任性的偏好呢......心裡的那個秤子上,除了放入屬於「自己」的考量,同時也把「他人」放進去了,總覺得這樣才夠成熟啊,畢竟身在群體之中我們都不是只為了自己,還牽扯著他人,推動或拖累著他人。
為了要顯示自己好像很成熟的樣子,會把「自己」那部份越縮越小。希望讓他人覺得我很好,不要討厭我,不會罵我任性......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啦,還是沒辦法做出乾淨俐落的決定,擺放著,消極地想那就順其自然吧。
-----
禮拜二亂入了討論工作坊的會議。雖然去之前蠻後悔答應要去,因為真的好睏,又開始在很晚的時間。但去完覺得,幸好沒有錯過。討論完事務性的事情,就開始討論寫作路線的問題。
大概是第一次聽到這麼清楚的,關於學長創辦這個組織、這份刊物,想要指向什麼樣的目的。
每次看到別人華麗的刊物,就會覺得很洩氣。為什麼別人可以做得這麼好?常常連自己該寫些什麼都很茫然,好像只是硬擠出文字一樣,一邊寫一邊抱著「真的會有人看嗎」的困惑。
創刊號出來那時候,的確是充滿了熱血和成就感,不過當開始面對第二刊,才發現處處是滿目瘡痍的問題,包括訪問、問問題能力上的欠缺,還有對進入社區的焦慮。228那天的訪問,可以說是硬著頭皮去的,出發前滿腦子只想著「啊啊,快點撐過去吧」。
出乎意料,卻是一場愉快的訪問。說是訪問不如說是輕鬆的對談吧,這次循著一通電話找到的報導人,是一位非常和善的老先生,坐在媽祖廟前的榕樹下,曬著首次在朝山遇見的陽光,還約了以後可以再來找他釣魚、挖貝殼、或是參加社區集會所的活動。
與其焦慮地想「尋找議題」,漸漸能夠參與當地人的生活,並將之書寫出來,似乎更接近風起的刊物一開始想要做的?
在聽了、看了學長對風起最初的想像後,領悟那些對於別人的過於欣羨、比較、自慚形穢都是多餘。也許才剛起步,還充滿努力的空間,不過風起會有屬於自己的樣子。或者說,屬於「大家」的樣子。
開學初一度很沮喪,覺得對於所屬的社區還有所要做的事,沒有「愛」來推動去做,先前所說的「我喜歡、認同風起所要做的事」,說真的也沒有太多體認?說是被他人影響也罷,好像只是出於某種自我逼迫,某種「不能輸」的奇怪自尊心,懷疑自己只是覺得應該要「找某個好像很厲害的組織蹲著」,證明自己「有在做什麼」?
但是現在啊是真的,重新的,對風起又充滿了愛。(雖然不知道開始瘋狂趕稿期之後會不會被消磨啦XD......話說寒假作業能不能在愛的推動下好好寫完呢Orz)
速度緩慢,但還是在前進著?有天能夠不心虛而驕傲地說,我是風起的一員。
-----
禮拜三,開了大鬼西亞欠的行後。距離當初上山剛好過了一個月,雖然因為有段時間了,但是隨著大家的感想,逐步回億,好像又將那些令人感動的每個片段都重新加溫。
原本說要寫回顧的,但過年那段時間沒有及時寫,現在又開學了,不知道還有沒有辦法QQ聽詣淳說了之後覺得無論如何都要寫一下啊!希望現在不會太晚,忘記了某些細節>"<
雖說才覺得這學期大概沒辦法爬什麼山,因為每次上山而放生昱君自己去朝山,或是卡著截稿讓一起工作的夥伴連絡不到,總是很愧疚......但其實還是很想爬>"< 每次報隊對我來說都要鼓起一定的勇氣,都要一定的衝動,同時也有很多東西要被擱置。
但是因為山就在那裏?所以還是會屁顛屁顛地就出發了,就像在壽的那夜,圍火閒談,被問到為什麼爬山,真要說還是能說出理由,但最誠實來說,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真的是不知不覺就走到這裡了XD
還在慢慢學著放下那些容易糾結與容易彆扭,就去做喜歡的事。啊啊,二元選擇啊。
開了各種風起+登山社的會、服學、系上家聚、學院家聚、讀書會......
(雖然標題寫什麼二元的一切,事實上只是「開學第二週記事」=「本週流水帳記事」罷了XD )
-----
禮拜一汪生揪了風起跑香山地區的幾個編輯一起出來聊聊。聊各自在駐點遇到的困境,也聊個人下學期的生涯規劃。
覺得這樣的小聚會蠻好的,比較有機會和平常比較不常交流的人多聊點深的東西。聽到大家一些對組織運作、寫稿的想法,還有很厲害的尋找報導人的方法XD
也發現真的每個人在組織外都很忙碌,一下子就劈哩啪啦列出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點......讀書,超修,打工,系學會,社團幹部,其他活動的籌辦。光聽到就覺得,好爆肝啊!
比起來我這學期可能還不算太忙。雖然修滿25學分,不過那個爆炸大概要等到交期中期末報告的時候才會浮現QwQ
從上學期某個點開始,就大概知道自己想要先把重心放在什麼事情上面,目前最想做和最喜歡的,就是風起和登山社吧。
不過也聊到自己面對的二元困境。真的很難果斷的選擇和捨棄,唉,天秤座ˊˋ 雖然是兩個都「喜歡」的東西,都不太願意放的東西,面對現實上能力和時間的限制,還是得要選擇些什麼啊。
理智上要考慮責任和大局的需要為優先,但是,到底可不可以放入自己任性的偏好呢......心裡的那個秤子上,除了放入屬於「自己」的考量,同時也把「他人」放進去了,總覺得這樣才夠成熟啊,畢竟身在群體之中我們都不是只為了自己,還牽扯著他人,推動或拖累著他人。
為了要顯示自己好像很成熟的樣子,會把「自己」那部份越縮越小。希望讓他人覺得我很好,不要討厭我,不會罵我任性......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啦,還是沒辦法做出乾淨俐落的決定,擺放著,消極地想那就順其自然吧。
-----
禮拜二亂入了討論工作坊的會議。雖然去之前蠻後悔答應要去,因為真的好睏,又開始在很晚的時間。但去完覺得,幸好沒有錯過。討論完事務性的事情,就開始討論寫作路線的問題。
大概是第一次聽到這麼清楚的,關於學長創辦這個組織、這份刊物,想要指向什麼樣的目的。
每次看到別人華麗的刊物,就會覺得很洩氣。為什麼別人可以做得這麼好?常常連自己該寫些什麼都很茫然,好像只是硬擠出文字一樣,一邊寫一邊抱著「真的會有人看嗎」的困惑。
創刊號出來那時候,的確是充滿了熱血和成就感,不過當開始面對第二刊,才發現處處是滿目瘡痍的問題,包括訪問、問問題能力上的欠缺,還有對進入社區的焦慮。228那天的訪問,可以說是硬著頭皮去的,出發前滿腦子只想著「啊啊,快點撐過去吧」。
出乎意料,卻是一場愉快的訪問。說是訪問不如說是輕鬆的對談吧,這次循著一通電話找到的報導人,是一位非常和善的老先生,坐在媽祖廟前的榕樹下,曬著首次在朝山遇見的陽光,還約了以後可以再來找他釣魚、挖貝殼、或是參加社區集會所的活動。
與其焦慮地想「尋找議題」,漸漸能夠參與當地人的生活,並將之書寫出來,似乎更接近風起的刊物一開始想要做的?
在聽了、看了學長對風起最初的想像後,領悟那些對於別人的過於欣羨、比較、自慚形穢都是多餘。也許才剛起步,還充滿努力的空間,不過風起會有屬於自己的樣子。或者說,屬於「大家」的樣子。
開學初一度很沮喪,覺得對於所屬的社區還有所要做的事,沒有「愛」來推動去做,先前所說的「我喜歡、認同風起所要做的事」,說真的也沒有太多體認?說是被他人影響也罷,好像只是出於某種自我逼迫,某種「不能輸」的奇怪自尊心,懷疑自己只是覺得應該要「找某個好像很厲害的組織蹲著」,證明自己「有在做什麼」?
但是現在啊是真的,重新的,對風起又充滿了愛。(雖然不知道開始瘋狂趕稿期之後會不會被消磨啦XD......話說寒假作業能不能在愛的推動下好好寫完呢Orz)
速度緩慢,但還是在前進著?有天能夠不心虛而驕傲地說,我是風起的一員。
-----
禮拜三,開了大鬼西亞欠的行後。距離當初上山剛好過了一個月,雖然因為有段時間了,但是隨著大家的感想,逐步回億,好像又將那些令人感動的每個片段都重新加溫。
原本說要寫回顧的,但過年那段時間沒有及時寫,現在又開學了,不知道還有沒有辦法QQ聽詣淳說了之後覺得無論如何都要寫一下啊!希望現在不會太晚,忘記了某些細節>"<
雖說才覺得這學期大概沒辦法爬什麼山,因為每次上山而放生昱君自己去朝山,或是卡著截稿讓一起工作的夥伴連絡不到,總是很愧疚......但其實還是很想爬>"< 每次報隊對我來說都要鼓起一定的勇氣,都要一定的衝動,同時也有很多東西要被擱置。
但是因為山就在那裏?所以還是會屁顛屁顛地就出發了,就像在壽的那夜,圍火閒談,被問到為什麼爬山,真要說還是能說出理由,但最誠實來說,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真的是不知不覺就走到這裡了XD
還在慢慢學著放下那些容易糾結與容易彆扭,就去做喜歡的事。啊啊,二元選擇啊。
2015年3月3日 星期二
裸
畫圖的過程,不完整想法的陳述。
人格,喜歡的東西,甚至什麼都不做。
像是裸著,走路與奔跑,發怒與談笑。
可是裸令人害怕。你是誰。我通通不確定。
所以層層穿衣。看到喜歡的,撿來。應該要這樣的,撿來。每聲附和,每個主張,都是撿來。
然後形成了不裸的你。你是誰。這是我。
你是誰啊,你有本質嗎。
(重要嗎?可是覺得很痛苦啊。)
-----以下與裸應該無關-----
那些一個個與人的連結,明明就都很寶貴也如此重要,也明明就無法缺少,也明明是好不容易得來,有的時候卻只想拿把大剪刀,無差別攻擊,全部喀嚓喀嚓剪掉。
「因為,我很麻煩的。」
拜託不要讓我產生這樣的想法,算是極為卑微的懇求,拜託拜託......。
人格,喜歡的東西,甚至什麼都不做。
像是裸著,走路與奔跑,發怒與談笑。
可是裸令人害怕。你是誰。我通通不確定。
所以層層穿衣。看到喜歡的,撿來。應該要這樣的,撿來。每聲附和,每個主張,都是撿來。
然後形成了不裸的你。你是誰。這是我。
你是誰啊,你有本質嗎。
(重要嗎?可是覺得很痛苦啊。)
-----以下與裸應該無關-----
那些一個個與人的連結,明明就都很寶貴也如此重要,也明明就無法缺少,也明明是好不容易得來,有的時候卻只想拿把大剪刀,無差別攻擊,全部喀嚓喀嚓剪掉。
「因為,我很麻煩的。」
拜託不要讓我產生這樣的想法,算是極為卑微的懇求,拜託拜託......。
2015年3月2日 星期一
藝術啊......
哲學家和藝術家,哪個比較容易先餓死?
我猜是藝術家。先不論兩者能否依靠自身的志業溫飽自己的問題,藝術家在能夠賺錢養活自己之前,光是要買顏料與畫具,各種有的沒的媒材,就足夠把錢包殺死了吧......
我猜是藝術家。先不論兩者能否依靠自身的志業溫飽自己的問題,藝術家在能夠賺錢養活自己之前,光是要買顏料與畫具,各種有的沒的媒材,就足夠把錢包殺死了吧......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