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七八糟指的是這篇的內容以及脈絡都亂糟糟。
儘管又是無力整理,還是想寫些什麼發洩一下。
---
當我們身處幸福時,世界上正有許多不幸持續發生。
[2015.3.13 蘋果日報] 內戰死21萬人 敘利亞「黑掉」
[地球圖輯隊] 敘利亞內戰
我一直很討厭「看到他人的不幸,察覺到自己有多麼幸福」這類的論調。
更極端點我會開始「譴責」自己的幸福。憑什麼啊,憑什麼你可以過得這麼好?但說真的我會願意放棄自己平和的生活嗎?懶惰也罷,貪圖也罷,我還是過著我幸福的生活。
近來覺得,在討論中經常聽到的問題會是「就算我們看了,我們讀了,但是沒有感覺啊,那又有什麼意義呢?」
是不是一切都離我們太遙遠,作為文本呈現在我們面前的,縱使讀了它們討論了它們,又會發生什麼改變呢?一如看著這些令人哀痛的照片,而闔上電腦,我真的能把它們放在心上嗎?是那份哀痛在我心中不夠巨大,或是課上所說的「沒有急迫性」?
而我們依舊回歸到我們的生活。
白白的我們、沒有被壓迫的獨特歷史意象的我們,縱然說「儘管沒有察覺,你們還是被壓迫著」,那獨特的意象是誰給予誰定義?「後來」?還是被壓迫者自身醒覺並親手握住的?
問了一堆問題,然後只能繼續問問題,然後呢?
時間也變得好奇怪,(啊我開始講另外一件事了),什麼叫做「68年前的今天發生了228事件」?「68年前的今天」、「身處在當年的228」,這樣的句子越聽越奇怪,時間被扭成一個環,不是直線是螺旋狀,但後來也變得不是螺旋狀而是一大團攪和在一起不斷向前滾動的什麼東西,沒有過去沒有現在沒有未來,也沒有前後差異,有的只是「當下」那個頓點。
「......這個日子頂著節日的幌子不住地循環,而節日是回憶的日子。因此,日曆並不像鐘錶那樣計量時間,而是一座歷史意識的紀念碑。......」
這些計量,這些用以計算的日曆也是被建構出來的?
318一週年。整個學運過程中只有330那天結束面試後,換上黑色T恤到遊行現場稍微沾了沾醬油,我並沒有實際參與過。
那些遙遠的激動,電腦螢幕後的焦慮,說真的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看了那麼多的論述都顯得模模糊糊,最清晰的是那種強烈的焦慮。不得不承認有影響到後來大學志願的選擇。焦慮著資訊怎麼這麼多這麼多,而處在洪流中我只顯得四肢軟弱,無力處理這些資訊啊。
過了一年,並沒有變得比較好。資訊還是越來越多越來越多,而到最後你開始用「沒感覺」搪塞,只是不想面對那些要花費龐大力氣去爬梳的資訊。
逃到幸福的生活裡的同時啊拜託你還是要保有警醒。不要丟棄那些焦慮啊。
接下來又是講另一件事了。
「悠閒」的生活顯得太不尋常。文本都能悠哉地讀完、有閒散很久很久的步、有閒臨時起意去逛展覽,都顯得不尋常。
好像過了蠻長一段不尋常的日子了,你差不多開始有點自虐的想「應該累積了不少事情要轟炸了吧?」
確實好像有很多事,不知道是太多不同的項目同時擺在一起,變的不知道該做什麼,一時間沒能力去把事情前後排列好,然後一樣一樣處理。同時間好像冒出了很多文本,「啊這種文本念不完的感覺才是常態啊」,但腦袋鈍鈍的,所有文本都糊在一起,也變得不知道該先看哪個了。
結果你還是維持著「也不太忙」的樣子,卻有點心虛地懷想著「這是假象」,就跟泡沫經濟一樣(亂比喻)。
什麼都濁濁的。
(還是要相信幸福啊,混蛋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