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2015年7月15日 星期三

人社營反思

人社營昨天結束了。當初會報名工人,是因為對於人社尤其又有比較大屆的學長姊所辦的營隊,懷有一些特別的想像,覺得應該會和一般的營隊不太一樣吧。一直到營隊的日期越來越近,才去一天營前訓(話說我也只去了最後一天)就開始後悔了。

原本期待人社營多少會打破一些傳統的營隊模式,但現實上還是跟我之前就已經厭倦的主流腳本的營隊樣貌很接近。

一開始是覺得這個營隊根本沒有什麼理念目標,就只是一個一直玩樂的營隊而已,真要說希望來參加的學員們能從中獲得什麼思考上的意義這件事,整個營隊五十八名工人中大概只有課程股的七個人在乎吧,其他人只是想要很high很好玩而已。

所以營隊中活動佔了很大的部分,大地、RPG、夜教、跑關等等,都是我一點興趣也沒有的。而且活動跟課程幾乎是各自運作的兩個部分,也沒有什麼互相結合的東西。

如果只是這樣就算了,反正我清楚知道那是我自己不想要可是其他人很想要的,我要是能摸摸鼻子讓能玩得很高興的人去玩,自己站一邊就沒事了。但偏偏這是個營隊啊,它的潛在要求(不清楚有沒有明確的要求,因為我幾乎沒去營前訓)就是所有人的全程參與,我不能只參與課程有關的部分,就算我一點也不喜歡不認同某個活動,因為是「隨輔」,所以也被期待並要求要跟著下小隊,為這個很high很好玩的氣氛做出貢獻。

確實在營隊的日檢中聽到許多「不要在小隊員面前表現得很疲倦沒精神的樣子」「要盡量幫台上吶喊助陣」等等言論,但我到底為什麼得要這樣做呢?「我知道大家很累,但沒辦法,這是營隊,營隊就是這樣」,這完全沒辦法說服我啊。這裡是人社耶,我想像中的人社不應該只會用這種完全沒有試圖說服而只是規訓的言論在說一件事啊。

我在這個營隊中看到許多「被要求應該要這個樣子」的東西,但幾乎沒有人去問「他一定要是這個樣子嗎」,這樣的思考方式難道不是我們在一日日的課堂上被訓練的嗎?為什麼好像進入到「營隊」這個框架這個特殊狀態中,所有人就被要求必須關掉腦袋,照個某個模式走,某個「大家的共識」走?如果今天這個營隊真的是一群人很清楚我們就是決定要這樣做,也接受這個做法,那當然沒話說,可是在人社營中這真的是大家的共識嗎?

這個部份我真的不清楚,我只知道我自己不能接受,還有我比較能接觸到想法的課程股的大家會去反思這些東西。

以工人的標準來看,我一定是個超級不合格的工人。好幾個活動都沒參加,要嘛躲到A201用電腦做自己的事,要嘛跑出去跟老師吃飯,要嘛直接脫離營隊跑去登山社整理器材,要嘛就是坐在一邊冷眼旁觀,不下去跟大家一起玩遊戲團康或跳舞。

確實從一開始的零一二三籌我就一次也沒去過,要批鬥自己的話,就是對這個營隊擅自抱著某種想像,但是卻沒有作為只想坐享其成,然而當發現它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就出現各種任性的表現。我不清楚營隊運作的細節部分,或是團體組織結構上的限制,所以不確定付出更多的話他是否真的有辦法接近自己比較想要的樣子,但現實情況來說我就是沒付出,而它也不是我想要的樣子。但我沒有辦法離開。

頭幾天真的很痛苦,也很憤怒,很無力,不想待在這裡,又必須待在這裡,時間在我看來無意義的情況下不斷消磨著,那種疲累是精神上的疲累。

因為把自己的憤怒放得太大,所以也因此有很多東西,我一開始是看不見的。我憤怒於為什麼要有這麼多沒有意義的活動,一直到第三天晚上,有個小隊員跟我說:「我一開始還蠻排斥營火舞這類活動的,可是實際下去玩之後,發現很好玩。」我完全沒想到,自己很不喜歡的營火晚會活動,原來在某些小隊員的真實感受上是很有趣的。從那時候我純粹憤怒無奈的心情開始有點動搖,我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整個營隊之中,卻忘記去看見身處其中的人的「異」的存在。

第四天早上顧玉玲老師的課程結束,找機會趁機溜出去跟老師吃飯,在走出學校的路上,當我語帶抱怨跟老師說覺得活動沒什麼意義這件事,她立刻回答我:「不一定要找意義吧,有些人可能是在其中尋求『關係』呀。」她也說:「一定有學到東西吧。」

確實,之前和媽媽聊這個的時候,媽媽也有提到有些遊戲的功用也許不能達到讓人去學習或思考,但它可以讓隊員們彼此變熟,也就是在遊戲中建立和其他人的關係。

對我自己來說,理想的狀態是整個營隊的活動中都要盡力包含著人社學科的思考批判,就算玩,也要有某些意義在其中,單純玩樂或是讓大家變熟的活動當然也可以存在,但他們只會是點綴而不會是營隊的主要部分。而在今年的人社營中,我覺得單純玩樂的活動比例高出我認為需要的程度。我認為超出的對小隊員來說都是多餘又沒有意義的,但是那都是我自己的感受的放大。

說到底,小隊員到底想要什麼呢?營隊的所有活動都是事前準備,我們不可能等到大家來到這個營隊、徹底了解他們想要的東西之後再去設計出一個符合他們需求的營隊。我們這些舉辦營隊的人只能去想自己想要呈現出什麼。我的想法、課程股的想法、活動股的想法、營長的想法、其他人的想法,可能都不一樣。

因為我在這個營隊中比較常接觸的是課程股的人,每次的股內檢或多或少會聽到大家對營隊的批判,很自然地便把課程股的想法和「大家」的想法對立起來。課程股的我們也常自嘲是這個營隊中的異類,比別人晚集合,玩的時候不玩,也不去日檢等等......有許多挑釁的作為,在一些細微的地方,也確實能感覺到其他人「噢,那群課程股的」那樣的眼光。

在營隊過程中,從純粹的無奈和不滿,到後來逐漸發現和接受那些不同,我覺得是個很大的收穫。很多東西我可能認定沒有意義,但我有沒有辦法認知到,這些活動在其他人身上所產生的意義,和我自己認定較好的「意義」之間,其實並沒有優劣之分呢?

最後一天晚上為了結語到底要不要讓學員大腸花,而和課程股的大家討論到半夜三點,雖然後來結果是我們多慮了,但在那個討論中除了讓我更敬佩課程股的學長姊,感覺也在那個討論中重新去看見和思考「人社」是個什麼樣的地方。真要我現在說,大概也說不清楚,因為還沒有經歷太多吧,但從剛開學單純地很喜歡這裡、認為這裡是個很棒充滿批判進步思考的地方,到現在,越來越看到其中有許多並沒有那麼美好的部分......唉真的說不清楚,什麼又是「進步」呢?很多時候我們是像營隊一開始的我那樣,擁護著自己信仰的價值而冷眼看不起與我們相異的其他人啊,我們根本沒有那麼「尊重與開放」啊。

很慶幸自己能加入課程股。這也是我在營隊中很大的收穫。從一開始對自己帶小隊討論議題的能力非常沒有信心,但還是硬著頭皮上了,也很感謝一小的隊輔在其中幫忙很多,如果只有我自己一個人,一定完全帶不了。在過程中戰戰兢兢,一直到最後成發之前也是焦慮到不行,常常因為緊張所以頭腦一片混亂,還是要想辦法總結他們說的、提出新的觀點要他們思考。深深覺得自己並沒有資格「帶」他們討論,因為事實上並沒有比他們厲害,只能說是和他們一起討論,然後盡量提出其他人沒想到的面向吧。除了從和小隊的討論中磨練自己思考上的精確和速度,每天開股內檢和其他人分享帶討論的困難和方法,也收穫很多。覺得課程股中的學長姐思考的速度和深度,都遠遠難以企及,非常敬佩啊!很高興能夠因為這個機緣認識厲害的學長姐,有機會參與他們的討論。

活動結束那天到最後,因為前一天實在太晚睡早上又因為成果發表而很緊繃,再加上其他種種,身體心理狀態都有點差。儘管如此還是收到了帶討論那個小隊的大家給我的卡片,心裡很開心。沒有能在他們成發結束後給他們回饋,但我想說的是,很高興看到原本一面倒支持死刑的你們在這五天的討論過後,也會試著用廢死的觀點去對其他人提出的東西做出回應。這不代表我的目的是要改變你們的立場,而是站定並表達自己立場的同時,也永遠要有從另一個面向去思考的能力。尤其在最後世界咖啡館的時候,看到每一桌都討論得這麼熱烈,心裡超級感動的。確實,這個營隊達到了我想要的目標啊。

雖然這次在小隊中都表現得偏向沉默安靜,大概留下了一個知性沉穩的形象吧哈哈哈!一開始並沒有想要認真和小隊的大家相處、培養感情,但在這五天中,不知不覺和一些人分享了許多自己的經驗。在我自己參加營隊的經驗中,非常深刻的一個畫面是某堂討論課一個幫忙帶討論的學姊,眼神發亮地和我們分享她的想法。當時在營隊中所受到的衝擊,也是我非常想帶給你們的吧,所以才選擇扮演了這樣的腳色,雖然不太說笑話帶氣氛,但非常認真地想與你們分享一些什麼。希望我所扮演的腳色,並沒有讓你們失望。

最後拍照告別的時間我一直坐在教室最後方,因為上面也說過的身體心理狀況有點差的原因,沒有去找大家拍照,也沒有好好和大家說話、說再見。營隊結束的最後,站在樓梯最上方,看著你們拖著行李、不斷回首依依不捨的離去,我也隱沒在人群中跟你們揮手。或許以後永遠不會見面了,但到最後,不同於一開始只想應付過去的心態,與你們這五天的交會,如今我非常認真地視為一個寶貴的緣分。希望你們在離開這裡之後,不管對於這裡的事物記得多少,都能夠過很好的生活,有一個很開心的暑假。

營隊反思,最後好像導向一個很正向的芭樂結尾。但總體來說我還是不喜歡這次的人社營。從中有收穫並學到東西不代表我因此喜歡它。最後的慶功宴也沒有去(也慶幸自己沒去),因為完全沒把握能在那個場合跟著大家一起HIGH,一定會是另一種消耗。雖然不是個太開心的經歷,確實因此思考了許多,也磨練了許多。

啊!九月初還有一個厚德營呢...!這個嘛...就到時候再煩惱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