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來到讓腦袋鈍鈍的、重重的午夜時間。一整天都覺得睏睏的,眼皮倦倦的,天氣冷冷的,想花很長的時間窩在棉被裡睡覺。對新學期、新的開始,一切新的課程、新的活動、新的計畫、新的挑戰...並非覺得不期待,但也許是最近一直面對著一些,需要自己下定決心、藉由設定自己「想要什麼」才得以完成的事項,所以特別迷惘,特別不知所去,對於下一步,處在一個遲疑著要如何踏出的階段之中吧。
其實在過年前就有面對到那樣的衝擊。「你想要什麼?」的強烈提問,讓我瞬失話語。我想要什麼?一直以來好像只是覺得該做什麼而去做,但我那模稜兩可的心態還是或多或少沾黏在行動中,懂得用責任來驅動自己燃燒,有時卻很難言明明確動機,覺得這麼做可以累積經驗、學習東西,但如果缺乏自我設定動機的能力,大概就永遠只能處在被動學習。
下學習修的NGO實習,在昨天聽完第一堂的說明之後,自己也陷入迷惘。跟上述的應該是同一種狀況,我到底要如何化被動為主動,去說自己「想要什麼」?在到底要不要繼續修的抉擇間掙扎著......但究其而言,或許我需要的不是「想更多」,而是「不要想太多」也說不定哪。
---
度過了寒假,又來到新的開始。回想起來,這個寒假幾乎什麼說得出來的事也沒做。借來的一疊書一本都沒看、想爬的山沒爬到、書的修稿一點都沒碰、一切都是放空再放空......
但是,卻覺得自己從毀滅的谷底中爬了出來,重生為一個2.0的汪葦如。
從上學期某個時間點開始,延續而來的一些未解問題,本想或許上了山便會想開,沒想到卻面臨撤退,又在花蓮那幾日遭遇很強烈的斷裂感。本想著或許是轉變的契機,卻變成把我敲回深淵的最後一根稻草......回到新竹後的連綿雨日之中,迴還反覆走不出,直到過年前那幾天,可以說真的在谷底吧。
透過竹山鄉下斷續的網路,敲打著訊息予遠方的人,那些內心的濃濁,透過文字獲得了些許的梳理,好像也慢慢描繪出自己何以如此的癥結。
「只有自己才能克服自己,因為這才是成長。」你這麼說。
毀滅,然後重新成為自己。不敢說很多,但我或許真的在這過程中有了些許成長。
---
假期結束,大地燃燒般的屏東與石板屋剉冰豬腳、汗水蒸騰的高雄與外婆家種種、故事成卷的台南與牛肉湯PIA文學館。從豔陽的南台灣返回新竹,一下車吹到風那一刻還是,啊!我回來了。
還是想念著南投竹山與南部。想念著竹山的三層樓半水泥房屋與其種種,想念著蒸完最後一籠粿,黑夜爐灶中龍眼木炙紅的餘燼,想念著與表妹在阿嬤的床上聊天聊到睡著。
想念著拆著一件件熱鬧眾人離去後遺下的棉被套,首次體會到年後只剩下我與外公外婆的高雄房子中如此安靜。
想念著要離開外婆家獨自搭公車去車站,走往公車站的那短短路上腳踏著熱呼呼的道路,被離別的心緒塞了滿滿的胸膛和呼吸道。
南北南北,由北返南,由南返北。
---
一年前,那一天,從台東搭火車經過長長的路途回到竹山,帶著一種很豐富、很飽足的心情,開始寫了這個blogger。不知不覺經過了一年,快得瞠目結舌的一年,說不上是穩定還是飄盪的一年,但總之,很感激的一年。
在毀滅又重建那段時間發狠把這裡一年來的累積瀏覽一遍。感謝過去願意留下這些文字,讓我得以有機會去記憶曾經如何思考,如何幸福,如何痛苦煩惱。
不管怎麼說,就繼續用著任性而不給承諾的態度,寫我想寫的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