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2017年1月31日 星期二

伊加之蕃卑南東,之二

〈 何以爬山?〉


這次山行,真心覺得無形中受到許多山神的庇佑。

一個多月前就知道延平林道只能行車至8K,剩下都要用走的。臨近出發又傳來延平林道修路的消息,可能從0K開始就無法通行......原本可能真的要臨時改從瓦崗橋的產道接紅葉山東南稜線,陡上接至延平林道16K附近,雖然根據郁傑向部落朋友打聽的消息,知道這條路近一個月內就有三組人馬走過,路基、砍痕都清楚,但臨時改路線,又要重裝陡上,還是讓人心裡抖抖的。

先行到部落的郁傑在出發前頻頻幫忙打聽消息,還去紅葉部落內探路,原本覺得沒希望了,卻憑著一個「再往前走走看吧」的念頭,就這樣奇蹟似巧遇了願意載我們走替代道路、直接接上延平林道8K的叔叔。也覺得真幸好有郁傑在部落,不然還真的是沒辦法了。

出發當天早上,到了預定時間包車還沒有出現,心裡正捏把冷汗,郁傑打電話來說叔叔還沒有來載他,電話也不通,有可能是昨天喝太多今天睡過頭,總之再等等......幸好又過了幾分鐘,就來電話說叔叔來了,幾十分鐘後,小發財車出現在民宿門口,讓人鬆了口氣。

八個人加大背包,坐在後面車斗,一路駛往部落。兩年前下山曾經住過的紅葉部落,在歷經去年秋天幾個颱風後受創嚴重,尚未重建完成,如今還有許多人沒有辦法回到家中居住。此次修路的地方,就是在部落內的觸目崩塌。小發財車一路載著我們從替代道路高繞過崩塌,這條應該是農用道路,路徑窄小路況顛簸,好幾個險惡的髮夾彎和急陡上都讓人捏把冷汗,但叔叔應該是開得很熟了,哪裡要轉彎、倒車都一清二楚,小發財一路勇悍地衝上上坡,順利載我們到延平林道8k。

大家都對小發財的能耐和叔叔的開車技術驚嘆不已,開心和叔叔合照後,叔叔和阿姨又發動小發財車,一路倒退嚕下山去了。

8K崩塌正在林道轉彎處,整個路基都塌掉了,可以直接從崩塌地旁邊往上爬接到上面的林道。接下來這40幾K林道,就是真真要用雙腳走的路了!

出發時還可見耀眼陽光和一片雲海,走著走著,雲霧又升上來了。林道前段真的是很潮濕,水泥地都長青苔,滑不溜丟的,登山鞋一不小心就頻頻打滑。10K的林務局檢查哨已經無人,從前要開車進出延平林道都要在這繳交借道證。

原本就聽說內本鹿回家大隊比我們早一天出發,因為重裝緩行,我們很有可能在第一天就會追上他們。果然,大約在林道14K左右的地方遇上回家隊,兩方人熱鬧地聊起天來,他們十歲小孩就背二十公斤,大人的背包更是四十公斤起跳的(回望自己的背包...突然覺得完全沒資格喊重XD),紹安和大軍還去試揹他們的背包,好像加了頭帶真的有差!回家隊的哥哥還有教我們怎麼綁頭帶,以後可以試試看呢!

他們此次要上山一個月,光是米啊糧食啊就超級重,還有十五公斤的公酒XD 真的是很厲害。看到回家隊有一個帥勁十足的女子,看著看著覺得長的好像巴奈啊...但巴奈應該不可能出現在這裡吧?可能只是長得比較像!?沒想到浚名也有發現,後來當天晚上跟郁傑提起,他才輕描淡寫地說:「那就是巴奈啊~~」

「啊啊啊啊啊啊啊!」兩個人馬上崩潰。
「居然會在山上遇到巴奈啊啊啊啊啊啊啊!!!」
「可是當下沒有認出來啊啊啊啊啊啊!」
「也沒有要到簽名啊啊啊啊啊啊!!!」

沒辦法,跟之前在都市裡的音樂節聽她唱歌表演,那個形象和現在掛一條毛巾、一雙雨鞋、帥勁十足的山上樣貌一時之間太難聯想了QAQ 沒有當下馬上認出來合照簽名真是殘念啊啊啊!!!(想讓他簽在背包上!!)好想在山上聽她唱歌啊!!!!

回家隊今天只會往前推到19K,跟他們一起紮營交流的話,一定可以聽到很多精彩的故事,可是現實殘酷,若考慮之後的預定行程,紮在19K實在是太勉強了,短暫交流後,就要繼續上背往前推了。

和回家隊說再見後,本隊一群癡漢還一直對回家隊上的可愛小女孩念念不忘,嘴上一直掛著小蘿莉小蘿莉......人家才幾歲啊~真是讓人很想報警XD (這些人到底多飢渴...)

其實作為一個腦波很弱的領隊,心裡還是會受到影響......一方面自己也覺得和回家隊一起走的話會很有趣,一方面也感覺到大家蠻想繼續他們交流,但若要對原訂的行程堅持,就不能有太多停留。尤其晚上又聽到郁傑說他其實本來很想跟這次上山一個月的回家隊上山,但因為先答應了這隊就沒辦法了......雖然他笑笑說其實都是緣分啦~但心裡不禁還是會介意,覺得真的需要堅持走完這個行程嗎?如果留下來和回家隊紮營、多幾天一起走,比起去伊加之蕃,大家會比較開心嗎?我自己又比較想要怎麼做呢...?各種小小的糾結。

有時候也真的難免會懷疑,像這樣一直走路一直走路、趕行程的爬山模式,會弄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做什麼。尤其這次行程的前半段排得比較緊,每天都覺得被時間壓力追著跑,每天都擔心走不到預定的行程,好像因此都沒有辦法好好享受路途中經過的一切了。

但在Day6時大崙溪邊,被問到「如果在前面就撤退了,你會覺得很可惜嗎?」我想了想,如果只是作為班底的話,大概會比較在乎有沒有走完路線這件事本身,但反而作為領隊,因為考量的事情更多了,像是大家的安全等等,有沒有走完反而就不是最重要的了。只要大家平安無事,走完或撤退,對我來說都像是完整地完成了一件事,那個遺憾反而不會被看的那麼重。那為什麼還要很害怕耽擱行程呢?為什麼還要很害怕無法完成、因此被時間壓得喘不過氣來呢...?

對呀,似乎有沒有爬到那座山頭、走到那個地方,無形中還是看得很重很執著。大概能夠上山對我們來說還是很難得吧,所以難得有機會上山了,就會希望能夠把它走完,就像難得出國一趟,就會想要這個那個景點都要去過不可!怎麼可以悠悠閒閒地睡到中午才起床?只要錯過了什麼,就會覺得很扼腕啊。但其實不把行程排的那麼緊那麼滿,有一些可以在當地悠然生活的餘裕,也是另一種更貼近日常的旅行方式呀。

也可能到現在,爬山對我而言還比較是在自我挑戰的階段。體能上和路線難度上,會希望策動自己能夠去完成一些更有挑戰性的,進而從這些方面去自我肯定......所以走的多快、路線有沒有走完,自然還是會很在意。

有沒有可能用另外一種形式爬山呢?比起在山上走路,更接近在山上生活、能夠細細感受的......也相信不同的爬山模式,能學到的東西也不同吧!而現在在山社的爬山模式,可以多去練習在一定時間壓力下考量行程、打包、判位、找路、技術的運用等等......

總之,能夠上山的機會,一切都要好好珍惜。



伊加之藩卑南東,之一

啟程與等待


出隊前的時間總是分分秒秒的倒數。與出發的火車時刻、散落一地的裝備、未完成的地圖、山下一切未盡的事物......賽跑。Day0前一天被修路的消息弄得方寸大亂,還要四處奔波把東西買齊、跑好幾趟器材室。

能否在出發時限前把東西不遺漏的備好,時間壓力下心裡又惦念著未封膠的地圖、林道備案的不確定種種,晚上排練時大概顯得嚴肅而心情低落,戲也演不好。但與劇組的大家交談互動還是多少沖散了緊繃(梅園有水鹿啊XD)。

排練完後回到宿舍,在深夜的交誼廳做地圖,向永無盡頭般一張又一張地寫行程、貼膠帶,好幾次力竭地趴在桌上、又重新爬起來繼續貼,一直到凌晨五點才貼完。回房間後怕吵醒室友躡手躡腳地收拾東西,洗了個澡,六點才躺在床上,短短睡了一個小時便又跳起身出門去人社院整排。

整排結束已近十一點,沒能留下來看其他劇組的戲,又匆匆動身回宿舍換衣服、揹大背包,走去客運站搭車。其他隊員已經在早上就出發,獨自一人感受車子緩緩駛動出發,心情更是放大的忐忑、緊張、期待(但其實大部分都在昏睡啦:P)。先搭客運到台北,再轉普悠瑪到台東關山站,再轉區間車至鹿野,這之間動輒便是一、兩個小時的等候時間。而我也就不急躁,守著我的大背包,席地而坐靜靜地等,由天亮到天黑。

台東多旅人,顯眼的裝備則多了他人向你搭話的契機。在關山火車站,一群騎小折來遊玩的阿伯阿姨騎士熱情地問我要去哪裡爬山,聽到卑南東稜便說腳真勇,不簡單!

一隻躁動的小黑狗不斷撲到我腿上,敵不過牠清澈水亮的直率大眼,掰了好大一塊麵包分給牠;車窗外緩緩平移的不再是都市燈火,廣闊平原上只依稀點綴著零落光點,黑暗大地無綿無盡地延伸向我看不見的海那一端。

走出車站是浚名在等我,到街上後又遇民宿老闆開車來載我,順道載紹安來印記錄。車子剛好停在一個水果攤前,想著上山前吃點水果好了,挑了一顆橘子一顆棗子要結帳,顧攤的小弟看了一眼後豪氣擺擺手說:「不用啦,就送妳吧!」這隨性好意令人驚喜失笑,是這旅程所受的第一份禮物。在等待紹安印東西期間,阿姨開車向我們介紹「鹿野一條街」,日常必備的米鹽糖魚肉蔬菜五金,不多不少一樣一家,構建出鹿野小鎮數十載光陰最基底的生活。

民宿是老闆自家的老房子改建,她自豪地說改裝的浴室寬敞可以打跆拳道。這天只有我們包棟,散落的裝備佔據客廳。雖然隔日我們一早就要走,老闆還是堅持早起給我們做早餐,手工饅頭和蔥蛋熱呼呼地餵飽了胃。上車之前,老闆和她妹妹還熱情地要和我們合照。

短短住一晚,卻像被當孩子們般備受照顧。

又來到這東部廣裘大地,然而只一天黑天亮的停留,就要啟程前往山林了。明日未知挑戰,只祈求山神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平平安安......

2017年1月30日 星期一

持續書寫,持續前進

不知道什麼原因,最近覺得寫東西越來越困難了。好像對自己的書寫越來越無法認同,對於書寫所展露出的自我感到緊張,懷疑。寫東西的我是全然私密的,獨屬於我的我。這樣的我,許多時候也不必然是為最親密的人所了解的,所說出的話語也不必然是溫暖討喜的。
如今我對擁有這樣的我感到罪惡,好像放任這樣的我恣意說話寫字,是不應該的。不該存有太複雜的思緒,不該存有隱喻。把思想和話語都梳平的話,就能得到簡單的幸福嗎?
看著自己過去寫下的簡單隨筆,不禁覺得,其實多想肯定寫東西的自己,肯定以這樣的方式留下存在的痕跡,也更是交互塑造著自身存有。
想保有這樣的我,給她一片天地,任她思想能盡情馳騁,盡情感傷,即便有時因此很痛很痛,但這樣的痛也是深深屬於我的,不願被奪走的啊。

2017年1月12日 星期四

!@#$%^

話說最近的狀態啊,會間歇性陷入一種低落感。這種低落感有點來自人際關係之缺乏嗎?如果是這樣,那也不是一兩天的事了......覺得很缺乏那種穩固的友誼連結,不管是能共同從事一些目標、活動,或是能聊聊天,分享想法或心事的對象,最近都深深覺得身邊真是缺少這樣的人。有些人雖然會對他有親近感,但還是懷著一種不好意思沒事打擾人家的顧慮,是不是就因為這樣才很難交朋友啊?不願意主動一點跨越那個禮貌的距離的話,既沒辦法走到其他人旁邊,也讓其他人沒機會走進來。即便會不安、尷尬或羞赧,也努力厚起臉皮去交朋友,這樣的事好像年紀越大越少去做了呢,一開始覺得這樣樂得輕鬆,反正就做自己,朋友嘛,合得來不合則去。但久了還是會意識到認真去建立關係或維持關係的重要,這是必須花力氣的,而且自己還是很需要和人有聯結的OQ
有點懷念之前和欣惠甯予住實齋的日子,這時候就覺得回到宿舍有人可以寒暄幾句還是很溫暖的事情啊(現在也有室友但我們只是住在同個房間的陌生人(?

禮拜一考嚮導口試、禮拜三晚上公演排練。這兩件事情結束後都讓自己蠻挫折,在逃離人群回到宿舍獨自一人窩在電腦前的時刻,會反覆反覆挖出當下那些讓自己回想起來「到底在幹嘛啊」的片段,狠狠沮喪一番,不只是「這個部分表現不太好呢」那種沮喪,而是「這個人到底在幹嘛啊,表達能力有問題嗎,有在用腦袋嗎」這樣程度的沮喪和自我厭惡。好想聊天,好想在一個團體中感到自在愉悅,好想交朋友,我怎麼這麼彆扭,嗚嗚,嗚嗚。雖然期末都沒在幹嘛,報告還是都要死拖到最後一刻才寫,又覺得加倍空虛。ㄟ午ㄟ午ㄟ喔喔啊啊喔啊喔喔,好想大吼大叫,胸口淤積悶悶的,好像快要悶壞了。倒數四天就要上山了,欸欸啊啊。




話說新年減塑目標這禮拜目前為止還算可以,不過養成帶玻璃餐盒出門的習慣還要再加強,懲罰機制是沒帶就只能餓肚子。禮拜天和家人去吃麗媽忘了自帶水壺杯子,後來向店家多要了一個碗來喝飲料XD 冰淇淋照樣用筷子夾也是輕鬆寫意(?) 不過點了一個有附蛋的泡菜鍋,送上來蛋居然是用紙碟裝QQ 真是桑心。另外今天早上去吃建功早餐,雖然又忘了帶餐盒在身上,想說都內用了就放心,結果送上來居然還是用紙餐盒裝的~~QQ 真是一點都不能大意...(必須記下每個店家的習慣)

2017年1月8日 星期日

新年新希望

2017年了,突然想到自己還沒有訂新年目標,反正往年訂了好像也只是象徵性的,所以到今年就整個懶得訂了。

訂新年目標很重要嗎?我們好像很需要某個象徵性的、關鍵點的時刻,切割開過去與未來,宣告一個不同的自己的開始。儘管生活實際上總是拖泥帶水牽絲掛縷地從這邊爬到那邊,然而這樣的宣告好像還是,蠻有意思的。至少在進行宣告的當下,好像產生了某種「我有在反省自己的人生啊!」的自我安慰,然後等宣告完後,日子又重回了那種黏黏糊糊的鼻涕狀。

好啦,為了讓自己的人生不那麼鼻涕一點,認真想想為什麼過去的新年目標總會淪為象徵性,第一,太籠統不明確,沒有訂出具體做法,例如「早睡早起」這樣的訂法就不OK,應該要改成「每天最晚幾點一定要關網路、開始對一天收尾準備睡覺、幾點要躺到床上」這樣具體的內容,而且最好能是循序漸進的,比較容易達到。第二,訂太多點,身為一個不善於跟著目標走的人(?),一次訂太多目標,完全無助於把自己訂的目標放進眼裡。

所以,今年的新年新希望,就以下兩個就好:

1. 垃圾減量,無塑生活。
從現在開始,如非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不管是紙杯、紙碗、湯匙筷子、塑膠袋。每天出門都要帶著環保筷、玻璃吸管或竹吸管、保鮮盒、環保袋或以前蒐集的塑膠袋在身上,外食能內用就盡量內用,要外帶時選擇買可以用自備餐具裝的店家及品項(已經包裝好的食物及飲料就不OK)
在其他方面,學會用月亮杯,搭配布衛生棉,減少拋棄式衛生棉的使用
還有想到其他的垃圾減量、無塑生活的方法再補充XD

2. 這是之前和佳璇聊天時一時興起訂的XD 那就是創造出一個或一系列的插畫腳色,然後投稿Line貼圖!

以上です。1. 是要維持一年都持續進行,在今年結束前能夠變成一種內化的習慣,等到明年就可以不用再訂目標就能持續實踐它了。至於2. 如果提早達標的話,就再視情況訂新的目標吧~

2017年1月4日 星期三

鄭宜農「聖誕老公公 請送我一個活下去的理由」



多麼希望也能成為像這樣唱歌的人,簡簡單單一把吉他,好像就能在令人傷心的寬廣天地間一直一直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