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2019年4月23日 星期二

《The Dawn Wall》

*以下有雷,介意者勿入。


最近看完了《The Dawn Wall》,這部片記錄了攀岩家Tommy Caldwell和Kevin Jorgeson以Free climbing*的方式,花了6年的時間在優勝美地酋長岩最光滑的晨曦之牆-The Dawn Wall上,反覆摸索、演練,最終在2015年以19日的時間,完攀了這面高900多公尺的巨大岩壁。

*攀岩的種類可以參考:[攀岩知識]攀岩類型簡易分類


看這部片,難免會將之跟不久前才上映的《Free Solo》放在一起思考比較。在Jimmy Chin作為導演所拍攝的《Free Solo》中,Alex Honnold用無繩無確保攀登的方式攀登酋長岩。Free solo climbing作為一種絕對孤獨的攀登形式,對於攀登者來說,是極為個人與私密的過程,然而當攝影機企圖加入,紀錄攀登者完成一條路線於身體與心理上的準備過程,那個孤獨與私密的空間便被迫打開。在《Free Solo》中,花了一定的篇幅處理攝影團隊如何在盡量不影響Alex安全的適當距離下拍攝、而Alex又如何適應以往私密的攀爬成為「被觀看的」。

是在這樣拍攝者與被拍攝者的互動之中,看見了一種朋友間的真摯的情誼,呈現在拍攝團隊於過程中的心理掙扎(如果Alex真的在大家眼前從岩壁上掉下來,該怎麼辦?)、也呈現在當Alex一步步登上酋長岩的那三個多小時中,大家屏氣凝神,敬業地舉著攝影機,卻又時不時別開眼睛不忍觀看。

《The Dawn Wall》中則並無著墨於拍攝者與被拍攝者間的互動,以較傳統的敘事方式呈現了Tommy的攀登生涯,及爬大岩壁的過程。比較特別的是將時間序列打散,在牆上的19天與Tommy傳記式的回顧彼此穿插,先讓觀眾看到了「Tommy跟Kevin懸掛在大牆上,已經第10天」,再慢慢一步步交代他們為什麼登上The Dawn Wall。

整部片最令人難以忘懷的地方,是Kevin始終克服不了pitch15的「橫渡攀登」,而Tommy進度超前,攀上「葡萄酒塔」的那個轉折。「葡萄酒塔」是象徵艱困攀登告一段落的地標、是在整片光滑岩壁上唯一可站、坐、臥的小平台。當Tommy獨自站上葡萄酒塔、內心激動不已,卻同時發現Kevin沒有一起上來這件事,在那個當下讓他感到多麼孤獨。

站在葡萄酒塔平台上,混雜著登上此處的內心洶湧、喜悅激動、以及夥伴不在身邊的巨大空虛,Tommy抹著眼淚說他理解到,若不能跟他的夥伴Kevin一起完成Dawn Wall,登頂那刻他會有多麼難受。

於是當天晚上回到吊帳後,兩人經過一番沉默,Tommy用他的方式告訴Kevin,不論Kevin要花多少時間嘗試,他都會全力支持他度過難關,一起登上酋長岩的頂端。

由這個轉折開始,前面那因一人停滯不前、另一人不斷獨自走遠而形成的壓抑氣氛頓時煙消雲散,世人的關注與評價、成就與勝敗都被拋得老遠,不再重要。廣大無邊的岩壁上只剩下彼此的支撐與陪伴,吹著輕快的口哨,享受著風雨陽光,享受著在山上的每一刻。

在那個時刻我們彷彿看到了Tommy心中最重視的事物是什麼,那樣的過程,或許本身就是一種超越,Tommy和Kevin在這個轉折中通過了Dawn Wall給他們的考驗,抵達了一種很美的心境。

Kevin花了數天的時間追趕上Tommy,不只通過了橫渡攀登,還奇蹟似地辦到超高難度的Dyno。攀爬的最後一天早晨,兩人坐在吊帳內,面對著晨曦,露出單純、滿足、傻氣的微笑,說著乾脆就這樣放棄所有的計畫,就在這兒多待一天吧!

這一場美好的冒險,他們多麼享受其中,使這趟旅行最美的一刻不是發生在登頂、抵達終點的那個瞬間,而是發生在抵達前的時刻--回想著一路上的一切,而感到深深不捨就要結束的時刻。

對於Tommy歷經磨難的心靈來說,這場攀登是趟治癒之旅。用Free climbing這樣運用身體至極限的方式來與自然對話,那絕美、巨大又令人敬畏無比的酋長岩,如何在一次又一次的攀爬中,深深刻進了他的內心,成為在他心中飽含著每一次使力、每一滴汗水與鮮血,立體又真實的存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