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為一些將要執行的行動,接連參與了兩個團體的會議。兩個團體都是由一群年齡相仿(約20-30歲之間)的年輕人組成,為了理念性的目標而產生的自發志願性行動,組成方式都是比較鬆散、去中心化的,但是在行動的方式跟性質卻有著很大的不同,帶來不少收穫跟衝擊,值得紀錄。
一個的組成成員幾乎都是對社會運動、組織活動很有經驗的工作者,開會時不管是拋出想法、做出決議、分配工作,節奏非常快速且俐落,而且對於地方政治派系也很熟悉,可以很快連結能夠去哪裡找到資源,大概一個小時的討論中我幾乎插不上什麼話,只能瞠目結舌左右來回看著大家,一邊驚嘆於這些大自己四五歲左右的學長姊們,擁有一身過人的執行力跟決斷力。
另一個團體則是近期才逐漸新長出來的地方行動者們,清一色都是街頭行動的素人,僅擁有個位數的上街、宣講經驗,對於組織運作也是新手。團隊成員們的討論相對起來便明顯地緩慢許多,也比較發散,更多是在確認彼此的想法,釐清共識跟發現盲點,但整體的氛圍是很平等尊重、共治的決策過程,對於每個行動背後可能會有什麼用意跟效果的思考,也更為細膩。比起在另個團體中的插不上話,反而在這個團體的討論中,我就會比較常跳出來做引導討論方向跟釐清重點的角色。
兩者行動的內容、目標跟執行方向雖有差異,本質卻都是基於對政治現況的焦慮而產生的公民行動。因為這些行動能跟原本工作範圍以外的人們共事,覺得是很大的收穫,也更加體會不能安逸於固定熟悉的事物、跟固定的價值觀待在一起。多從不同組織、不同工作者身上學習不同的工作模式,是能快速進步的一個方法。
感到焦慮的話,就去行動吧!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一定有你可以施力的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