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2020年1月3日 星期五

釐清

離職已過了一週。前幾天都在忙著搬東西、整理房間的地獄、瘋狂斷捨離。可能是因為無暇(也沒有乾淨的空間)可以讓我好好坐下來,靜下心回顧2019年的經歷、收穫跟不足,藉此為2020年訂出比較清晰的方向,心裡一直浮浮的,到了前兩三天開始,就開始有一種焦慮感上來。

現在這個時間,大家都在上班工作吧,而我卻沒有工作,是不是很糟糕?就這樣任性地離職,也沒有先找好下一份工作,是不是很沒規劃?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我是不及格的社會人嗎,我的人生是不是很失敗。家人、親戚會怎麼看我,他們嘴上沒有明說,會不會心裡覺得這女兒沒出息,不上進,會不會私底下議論,會不會操煩、擔憂?

我這樣Gap year,真的可以讓下一份工作變得更好嗎,會不會找不到工作,我到底要做什麼,我到底要什麼?

這類的念頭這幾天一直在腦中徘徊不停,甚至有一種「可惡現在立刻找一份工作好了」的想法。

直到昨天晚上終於拿出筆記本,開始寫下2019的回顧、2020跟這段Gap year時間想要達成的目標。今天早上,睜開眼睛後,又在床上多躺了一下,跟著指引做了一會兒呼吸跟冥想練習,心才比較定,比較清晰。

的確,沒有工作會讓人覺得心慌慌的,因為現在的身分老早已不是學生,而是一個社會人了,而「工作、生產、賺錢」是一個社會人的內建設定,一旦脫離這個設定,我就會感到焦慮,自己是不是顯得很無用。

我其實不討厭「工作、勞動、生產」這件事,我也喜歡賺錢、有收入的感覺,有存款持續增加會讓我感到安心。但我之所以會選擇離職,正是因為原本工作帶來的消耗跟空虛感,大於勞動給予的收穫,才會興起了如此強烈想要改變、轉換的念頭,甚至中斷收入也想要離職。

另外就是心裡有一股冒險的衝動需要釋放,才會決定先不要馬上找下一份工作,讓自己出去世界看看、遊歷一下。如果這份渴望沒有被適時滿足,又接著繼續被下一份工作綁住,我認為我也會很難專注於下一份工作,還是會一直想往外跑、容易心不在焉。

經過冥想,專注地發掘內心感覺,我發現「家人的看法」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焦慮來源。我很在乎家人怎麼看我,很在乎自己是不是能令他們感到驕傲,我希望能做個讓他們驕傲的女兒/孫女。所以我會一直以自己的假想,去揣測他們的想法,再回過頭來評價自己。但其實如果我真的在乎他們怎麼想,希望他們理解我,應該不要這樣一直自己在心裡用小劇場揣測。我可以直接問他們的想法,直接跟他們溝通,告訴他們我這麼做的理由、我設定的目標跟停損點。如果有什麼擔憂,也可以面對面釐清,讓彼此心裡都不用卡著負擔。

所以我現在要做的第一步,應該是先釐清「自己」在接下來半年到一年的時間裡,想要做什麼?想要達到什麼目標?如何做到?有什麼資源?(錢夠不夠用?停損點在哪?)

第二步,釐清好自我之後,跟我最在乎的家人,深入對話、溝通,解開彼此可能的擔憂。

做好這兩件事,相信我就會有足夠強壯的信心,來做接下來無論是冒險還是自我探索的事情。而第三步,區分出哪些想法、念頭,是我根本就不需要放在心上的,比如說一些我根本就不在乎的路人的議論跟評價。也不用一直去看其他人到底在做什麼、一直去想我是不是要做跟其他人一樣的事情才是對的。

這樣想過一輪之後,焦慮感緩解不少。也整理出2020年最主要的三大功課:「自律、冒險、自我探索」。三大功課底下也都各自訂出了一些具體想要執行的事情,包括想要學習嘗試的新技能、 出國雪訓跟騎車等等,就留在我的筆記本裡,作為判位找路的指北針吧!


(2020年的第一篇網誌,突然開始走一個心靈雞湯風格...可能最近心靈勵志/人生規劃的文章看得有點多啊哈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