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2022年5月26日 星期四

愛的不同狀態

最近看完了韓劇《25,21》,真心覺得是拍得很好、很細膩的一部劇,其中在描寫男女主角感情變化的部分,很真實呈現了一些在關係中可能會面臨的情境。看完全劇後,在綿長餘韻中持續咀嚼著劇情,好像從中有了一些新的發現。

還記得去年底,對於「占有」、「嫉妒」等等可能在愛之中所經歷的情緒、以及這些情緒與愛之間的關聯,感到一些困惑,好像看不清楚「愛的真實樣貌」是什麼。(當時的思考筆記:愛與占有

然而現在出現新的想法是:愛的樣貌並不只有一種。即便是面對同一個人,愛的狀態也可能有很多種樣子,它可能會不斷有機的流動、改變,並不「非得要變成什麼樣子」,而辨識出當下的狀態,認識並擁抱那當下狀態的自己,是重要的。

稍微整理一下在劇中所看到,而自己也曾經經歷、比較有感的幾種愛的狀態(以下有雷,介意者勿入):

一、單方面無條件的愛

僅僅是單方面認識到自己愛著對方,便感到滿足的一種愛。發現了對方的存在、知道對方正好好地存在著,便能感到快樂,在這樣的愛中並不擔憂得到或失去,即便向對方傳達心意,也不是為了從對方身上換取什麼,而是如果這份心意能夠讓對方的世界變得更加明亮美好,便想將這份禮物送給對方。

在劇中第九集結尾與第十集開頭,白易辰告訴羅希度,他為他們的關係下的定義是愛情,他正愛著希度。仍年少的羅希度帶著一點困惑回應,她好像還不到愛他的程度,白易辰聽了也不以為意地笑著,說她對他的想法是什麼都無所謂,無論她做什麼、展現出何種模樣,他都愛著那個原原本本的她,如果他的告白可以讓她再幸福一點,他就別無所求了。而接收到這份告白的希度,也確實從這份白易辰給予的愛之中得到力量,「有種空虛的世界被填滿的感覺,陌生的一切都變得友善,即使迎來不幸也彷彿能迎刃而解,我彷彿也變得更強大,一瞬間,我成為了無所畏懼的人」。

這是他們關係初期的樣貌,無條件對彼此的支持、不管對方身在何處,都想將自己的打氣傳送到對方身邊。


二、建立關係的愛

然而隨著相處,我們可能開始渴望將彼此的關係更加推進,確立身分。此時,可能就會選擇建立、進入一段關係之中。愛的狀態在進入關係後,對互動的期望可能便隨之轉變。期待創造更緊密的連結、期待拋出的都能得到回應、平衡的互動來往、期待能夠擁有彼此心中特殊的位置、期待陪伴、期待支持、期待理解、期待共通的價值觀與能夠一起前往的方向......

在關係中的愛,如今我會視之是「並肩站在一起」,雙方在相處的過程中,付出時間心力調頻一致,同時也擔負起了維繫關係的責任。那責任是面對問題,不輕言放棄。若引用《愛的藝術》一書中的觀點,愛是一門需要有意識付出努力、不斷鍛鍊的一門技藝。「照顧、責任、尊重和了解」,是其中的幾樣基本元素。

然而,進入關係的同時其實也意味著我們要去承擔風險。失去的風險,搞砸一切的風險,關係發展成不如我們期待的風險,愛的樣貌改變或消失的風險,傷心、失望、難過、心碎的風險。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越認識到愛之不容易,要開啟一段關係,越需要勇氣吧。

在劇中,當羅希度開始渴望改變,主動打破原本互動的模式,親吻了白易辰,而白易辰因為記者工作不能與採訪對象太過親近的顧慮,而選擇拒絕、閃躲,認為他「最後一定會搞砸一切」,兩人因此陷入一段尷尬且掙扎的互動過程。這正是他們抉擇「是否要跳入關係中、承擔風險的可能」的一段過程。


三、不愛也是一種愛

「不愛也是一種愛」,這是曾在陳雪的書《戀愛課》中看到的一句話,一直印象深刻的印在腦海。對於這句話,我的解讀或許已超出了書中原意,然而我覺得它巧妙地描述了某種「分離狀態」的愛。

在羅希度與白易辰的關係最後,因為空間與心理上的距離,也因為無法磨合的現實條件,兩人漸行漸遠,羅希度好幾次堅定地說出「我們必須要分開才行」。然而,其實彼此都還愛著啊,為什麼必須分開呢?因為「再繼續下去,這份愛會變成我們不想看到的樣子」。

有時候我們會在關係中某些時刻,清楚意識到關係無法再繼續下去了。即使還有感情,即使還捨不得,但或許已經清楚地看見,有些無法改變的東西,會讓相處下去越來越討厭彼此、甚至變成各自不喜歡的樣子。在這樣的認知下所做出的「不愛」的決定,我認為其實也是一種愛的表現。即便是狠下心拉開距離、拒絕對方的懇求不予回應,這些舉動看似無情,但我卻覺得在某些必要的情況下,這反而是一種仁慈的表現,也是某種形式的「愛」。陪伴對方成長的方式,不是只有待在對方身邊、盡力回應一切需求。有時候,離開其實也是一種陪伴。

在劇中,當希度對於要如何定義她與白易辰之間的關係感到迷惘時,曾經如此下結論:「能夠形容我們之間關係的詞語,還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熟人、朋友、戀人,它不屬於任何一種人們創造出來的關係劃分。但仔細想想,我們之間是什麼關係,只有我們知道啊,所以由我們來定義就行了。雖然沒有能形容的詞語,我們自己創造不就好了嗎?」

是啊。愛的樣貌,關係的樣貌......不存在一種標準答案,不存在理所當然該怎麼做。雖然嘗試著區辨了幾種愛的不同樣貌,但我相信,關係最好的樣子,只有回到每一個關係的真實互動之中,彼此最清楚它該是什麼樣子。也正因為人是會不斷改變的,關係的樣貌與愛所呈現出來的樣子,也是會不斷變化著的。若能夠一起捕捉這份變化,甚至一起「創造」新的愛,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