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人聊天總是能幫助自己釐清一些東西哪!
決定結束現階段的任務後,就先暫停和社區有關的工作了。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感到自己已經進入了「麻痺」的狀態。做社區文史訪調、社區營造等等工作,幾乎是在當半義工(偶爾幸運可以領到一點點錢),之所以會強調這一點,是想強調做這些事的目的最開始就不在「錢」,錢常常是被放在很後面的事,那麼做這些事強調的是什麼呢?
對我來說,最初會開始想要加入這些計畫,是因為秉持某種「關懷」和「理想」,因為覺得這些事很重要,需要有人去做,因為想要走出學院外去實踐,因為......但是當這些所謂的熱血理想漸漸麻痺不存在了,要怎麼推動自己繼續去做呢?到最後推動自己的變成是種責任,好像「不對啊我不該覺得做這些事很討厭才對,應該要很願意投入才對」,逼迫自己做下去。
理想之所以會麻痺,一個很大的部分是因為,大概是同時間一下涉足太多計畫,再加上同時間還有學校的課業、社團,很多不同性質的東西都一起進行,變成必須把自己切得很破碎,快速在每件事情之間轉換,常常會造成自己壓力極大、睡不好、情緒不穩,連帶影響和身邊的人相處的困難。這其實是一種消磨,消磨到後來造成了麻痺。這種狀態的頂點,是只要聽到和社區有關的事情,就有一種莫名的負面情緒湧上來,很想大吼:「這些東西關我屁事,不要再煩我了!」
其實自己暑假算是休息了一段時間,原本以為可以重整心情再出發,沒想到開始光明的課程後,又陷入了這種狀態。
已經答應的任務,還是會盡全力好好把他們完成。然而我已經不敢再答應新的事情了,等手上的任務告一段落之後真的想休息一下。以後會不會再回來做,我也不知道。
對於「關懷」這件事情,有時會覺得,對自己居然「沒有關懷了」感到很羞恥,應該要有關懷、應該要付出啊!不過現在已經慢慢可以很坦然地面對自己不同面向的想法。比方說我就是想要有多一點自己的時間,想要去爬山去玩社團,想要去打工賺錢存旅費出國......把這些個人的需求,放在去做社區的工作之前,並沒什麼好責備的。其實也一直都會回過頭來批判反省自己,想做社區工作到底是為了滿足自我「社會關懷」的虛榮心,還是真的覺得做這些事很重要?
無論如何,這次真的想要好好地、明確地和一直以來合作的夥伴說清楚自己的狀態,無情也罷,一直模稜兩可的才會造成別人的困擾。一直到今年十一月,要完成的主要是光明的課程、關新社區地圖的兩堂課、還有風起下一刊的美編。百年香山二的美編,基於一種最基本的情義,還是會做下去,接下來其他社區的事情都想暫停了。至於做完這刊美編後,可能也會想先退出風起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