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2023年3月24日 星期五

自由工作者更新日記_01:重擊

認真數算,才發現自己過著無正職工作的生活已經三年。從一開始為了自我探索,離職成為「不上班族」,到處走著看著,不知不覺離辦公室越來越遠,兼職、接案、種田維生,竟也糊里糊塗地活了下來,到現在已以「自由工作者」來認同自己的身分。

2020年邁入自由工作,其實並不在自己的計劃裡。曾有嚮往但並不覺得會這麼快發生,開始的莽撞,也走得踉蹌。最近這樣模式的生活遇到了不小的瓶頸,開始讓自己沒有信心能夠繼續走下去,一度興起了再回去職場上班的念頭(也真的跑去投履歷面試然後又被打回來了)。

停下來問問自己的心,如果有機會能做到,你想繼續嘗試嗎?我想,我是想繼續嘗試的。此時腦中理性的那個部分跑了出來,提醒自己,何不好好來研究跟分析,現在讓自己感到很困難的是哪些事情,而一個成熟的自由工作者是如何去克服這些的?又,如果想要讓工作跟生活往穩定發展的方向前進,有什麼地方是需要改進、補強的?

要從整個結構上來全面地審視自己自由工作生活的架構與方法,而不是一直停在某種模糊不確定的狀態,當感到焦慮不安時,只靠轉念或心靈雞湯來自我催眠。

第一步想著先來蒐集資料,於是搜尋了幾個相關主題的Podcast節目,其中一個頻道叫《不上班賺更多》,點進其中一集「自由工作者的5大禁忌」,想不到才聽這個節目第一集,就直接被重擊在地--因為他講的5個禁忌,我全部都中彈!

這五點包括:不清楚自己的金錢流向(沒有將自己的收入與支出做成清楚的財報,了解固定支出,只大概知道出去的錢跟進來的錢,因此心情會隨著大月小月而對金錢的焦慮有所浮動,心裡有許多不確定感,也難以留住較大的資本,因應特殊的狀況、或做比較大的投資)、沒有把工作跟生活分開(沒有在時間跟空間上做出上下班的區隔,陷入效率低落、無限期延長工時的惡性循環)、沒有做事件的輕重緩急分類(落入一直在忙著完全眼前的事情、窮忙)、不重視身體健康(常因工作做不完而熬夜、睡眠不足、過勞而造成身體受傷發炎)、忽略心理健康(壓力管理失衡、陷入只像是一台機器在不斷運轉的麻木狀態)

一邊聽一邊感到中彈失血的同時,也不禁頻頻點頭,開始理解為什麼現在會感到消磨與疲乏,原來真的是在許多沒有留意到的地方,犯了或多或少的錯誤。至少開始了解原因,找到原因之後,也就有下一步能夠去修正的方向,心裡其實舒坦了許多。

在這集Podcast的最後,有一個我很喜歡的總結:「我們選擇成為自由工作者,不只是想要改變工作方式,也在學習如何生活,還有更妥善的個人管理。因為我們試圖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工作跟生活模式,讓我們的工作效能跟生活滿意度都能夠極大化,這樣的意思是,我們不該只是極力的賺更多錢,也不該只是拼命地降低工時,爭取自己可以利用的時間讓自己過得很閒,而是應該要兩者並行,並且找到一個適當的平衡點,才能夠讓我們既能持續為別人提供價值,也能把自己的生活過得豐富,這也才算是一個精彩的人生。」

被重擊在地後,歸零,再重新爬起。於是開啟了這個「自由工作者更新日記」,將會整理這段自我更新過程中的發現,做為一個紀錄與註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