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餐,和庭瑋在水木吃飯聊天,聊到他覺得在校園的生活,有時候發覺太過安逸了。
自己為什麼來到這裡/身在這裡,當初設定了什麼樣的目標,這樣的目標又達到了多少?
有為達到那樣的目標,用確實的行動去努力嗎?
過程中,是否會受到當下的情緒、感受影響,而找藉口停滯不前或逃避?
和他的談話之中,我自己大約接受到了這些反思的點。被我這樣用大略的方式寫出來,可能會顯得很空泛,很像是一些「自我提升」之類商業週刊上面會出現的文章內容,但是,對照我對他的認識,以及他在實際行動中映照這樣的省思去作出的行動,可是一點都不空泛,相對的充滿了震撼力和啟發性。
「咚!」地一聲,撞擊上腦門。
對啊,我是為了什麼來到人社的呢?抱著什麼樣的期待,懷著什麼樣的煩惱,期望自己學到什麼,更從而行動什麼呢?
更重要的是,當發覺自己沒有達到原先所想的目標時,我做了哪些行動去修正、敦促自己呢?
確實有很多時刻檢討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每一次,似乎都只是純然地感受到無力,被無力浪潮狠狠席捲之後,再收拾心情,繼續過一樣的日子。
目視現在的生活,不禁會想問自己,像這樣勉強混過一個又一個報告、作業,偶爾去上課、偶爾翹個課,想著「天啊不要被當掉就好了」,真的是我想要過的學習生活嗎?
為了什麼去學習呢?為了什麼去上課呢?
想著這些,不是想導到一個「總之要認真去上課、認真寫作業」的結論。更想要是讓自己不斷去釐清、辨明「我身在此處是為了什麼」。
隨時都要這樣問自己啊。而且,在問清楚之後清楚而具體的行動才對。
不想去上課的時候,只是因為偷懶想睡覺或心情不好嗎?
去上課的時候,只是出於一種「身為學生還是乖乖出現在課堂上才不會太廢」的理由嗎?
我想透過文本的閱讀、報告文字的撰寫,更實際而言地提升什麼樣的能力、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呢?
沒去上課的時間裡,我做了什麼呢?
帶著被撞擊到的餘波,開始想著這些問題。
也差不多又到了該認真思考這種種的時間點了(雖然也很難說是那樣的時間點XD)不過總覺得在這個即將結束大二、要升上大三,大學過了一半的時候,該回過頭省視自己兩年來在學院中做了些什麼、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然後問自己,哪些想要改變呢?接下來想做哪些事呢?
不想成為那種,「很會用嘴巴講」,空有檢討跟提問能力,很會掉書袋,包裝得很像自己很型很會批判思考,卻沒有實際行動力的人。
就像很多時候在人社的爭論,大家都很會批判,卻沒有人實際地出來作為。
所以,就算只能稍微摸索出答案,也要具體而言地去做。
最近這幾天,因為某些關係的緊張,引爆了蓄積的無力與憂鬱。為了修復,從上週某一天開始,像「啵」地拔掉栓塞一般,一點一點把自己放空......
剛好最近,排了一年的書也送印完成,而送去文化部的社區計畫沒通過,訪調也暫時停擺。這方面的事,因為自己遇到一些挫折(問題意識不明之類的),心理上覺得很疲累,找了種種藉口,總之就是暫時提不起勁來去做。
也鳥了初嚮的隊伍。
除了去做鄉土誌的調查作業之外,整個周末沒有任何安排,把所有「該做的事」都暫時忘掉,投進了書本裡,看幾本之前買了沒看的書還有圖書館借來的書,很久沒能像這樣長時間專注於閱讀了。除此之外就是彈彈琴、看看電影。
放空、放空。把自己放到一種歸零的狀態,去掉所有的身分與責任(社長啦、風起編輯啦...)。重新思考自己是誰,想要做什麼,適合做什麼。
在之前很忙碌的時候,會很想要回到歸零狀態,那種不需要負任何身分責任、有很多自己的時間、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狀態。
但是真的處於那種狀態的時候,又會感到恐慌。一種覺得自己好像會因此而顯得「沒有用了」的恐慌。不做點什麼「有意義的事情」不行的恐慌。不確定自己「要往哪個方向去」不行的恐慌。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夠了嗎?
社會上存在這麼多的問題與苦難,而自己要如何才能夠面向這些苦難,更確實地去產生一些行動呢?
不能只做一個可有可無的人、一個自己好就好了的人啊!存在這樣的焦慮。
但另一方面,也有這樣的聲音:「讓自己以最適合自己的樣貌努力生活,就是對這個世界最大的幫助。」
但是,連自己適合什麼樣的樣貌,都沒有頭緒啊。真空狀態的我,依然帶著重重的煩惱。
一邊用力的閱讀,一邊煩惱著。
也可以說,正好處在一個重新思考自己「是何所是」的時刻吧。
而今晚一番談話,不禁催化自己用更積極的角度去思考生活。
一時間想說的事情好多好多,不知道從何開始、從何結束的感覺。
在大學這麼環境裡面、在人社這個環境裡面,我想最值得把握的就是「人」吧!得以在這個學院時光裡,和人盡情地討論、交流思想,更能夠透過參與或組織,和有共同理念的人去產生一些作為。這確實是學院外不可多得的。
體認到這一點,不禁覺得自己接下來可以更積極與人討論,而不總是退縮。也可以更珍視自己所參與的組織(風起之類的),或甚至在自己大三大四,累積一定的能量後,發起自己的組織。
和人建立連結,也是如此重要。
不禁很感謝,身邊一些很有力量的人。像是L,總是笑容滿面,行事光明俐落,也總是能包容我們麻煩的小憂鬱與小糾結,將許多晦暗的事物一句笑語就化開,許多事一到她的手裡,似乎都變得那麼單純。與L共事,總是充滿能量,複雜的事也變得不那麼難解了。
而許久不見的W也是,與她見面總是能透過那徐徐的笑容以及和緩的語調,感受到一股平靜的力量。而她與夥伴們持續以雙手創造著,那麼樣的踏實,也激勵了想要實實在在去實踐生活的動力。
啊啊,太多了,好雜亂。
實際而言要怎麼做,我想我還未能畫出一個清楚的藍圖。
但是,已經有力量,想要從手邊最微小的事做起。
也許只是一封怠懶著未發的訊息......
一種重新從中空狀態升起的、微小但溫暖又堅定的力量。
認真生活的樣貌,最帥氣也最美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