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5日 星期五
生活
2. 最近都用新村小商號買的無包裝天然酵素洗髮精洗頭,已經洗了一陣子,減少瓶瓶罐罐且髮質改善(應該不是心理作用吧XD),只要用回一般市售洗髮精就會對人工香味不太習慣。(回不去惹)
3. 認真記帳了一、兩個月,開始會在買東西時更有意識控制消費習慣,認真檢視評估必要性。
4. 最近很喜歡用行事曆、筆記本來工作跟規劃事情,覺得生產力跟執行力都跟著提高了起來。
5. 過年前後家裡從各方收到超級多橘子,用網路上查到的作法做柑橘酵素,隨興地弄出了幾瓶對照組,待一個半月後來檢視一下實驗成果(同事也都會幫忙把橘子皮留起來特地帶來給我XD)
5. 用之前自然農法課學到的觀念,開始在院子裡嘗試堆肥,但有點亂堆一通,一樣也是實驗性質。今天翻開過年前隨意堆的一小盆果皮+土+草葉,發現有好多蟲蟲在吃了,應該算是小有進展(?)慢慢觀察吧!
2019年2月9日 星期六
成為
---
不知不覺,我們都成為了女大生,入夜後在缺乏檯燈的屋裡,各自抱守一台筆電,身處小鎮,卻從不放棄和遠方城市持續連線。
我們延續著都市的作息,和螢幕內沒有盡頭的萬字言與PPT戰鬥。我們成為會在夜半自己拉開鐵門,一邊躲閃飛天蟑螂和雨珠,步行至大路上小7買咖啡,為了熬過更長的夜的女大生。
我們熬夜,在這屋裡似乎不是第一次,某一年跨年夜我們縮在客廳椅上,裹著棉被促膝聊天,分享故事,想靠著意志力抵抗睡眠,然後去看新年日出。不過那次沒有成功,大概四點多離天亮仍有一段距離,我就在妳絮絮的故事中睡去。
這次我們成功了,在木板床上抬起發酸雙腳,聊著聊著天就微微亮了,聊到肚子又餓了,下樓覓食用糯米塞滿胃,還不敢洗碗怕吵醒阿嬤,被發現居然徹夜未眠鐵定被念。
阿嬤說,以前人都很早結婚,笑著笑著驚覺,我們早已二十歲,不再是少年,卻仍舊帶著少年的錯覺。儘管同樣,著迷於淋上甜甜煉乳的自製剉冰,少年時的我,會容易想的這麼多、這麼複雜嗎?早睡與早起不是問題,只有數位機上盒的電視節目不是問題,不擁有任何電子產品不是問題,用鉛筆寫字不是問題,整個下午埋進欣榮圖書館借來的一整疊小說毫無分心,不是問題。
而告別,卻同樣是問題,只是對少年的我來說,悲傷就是悲傷,一切情緒的顏色都那麼分明,可以用整顆心臟去用力感受,用力哭然後就能明瞭。只是,不可能永遠只待在那棟房子的,也不可能永遠只做一個單純少年的。
其實只要知道少年還活著,偶爾跑出來露個面,拯救被拖進黑夜裡的時刻......那似乎就很好很好了。
相見趁早
「後來我們才知道相見趁早,影響我們一生信念最重要的人經常很早就出現了。暫時打發時間卻無法一起前進的人,他們會自動把自己淘汰在你的生命之外,直到某天重逢他們會餵你幾隻記憶的塵蟎讓你消化不良,或噴射出一束失而復得的電流讓你感激天涯有知音。
後來我們才知道相見恨晚,再欣賞彼此也已沒有一起廝混到天光這樣的餘裕,我們總是越忙越瞎、越瞎越忙,最後才明白相見本身已是宇宙為你精心過濾、最值得我們排除萬難去履行的承諾。」 (by Kay Chen)
前幾天在安溥的電子報上,讀到這段她分享她朋友所寫的文字,尤其在這樣一年中深深與各種童年的回憶、與家族、與親人友人們相聚的日子,讀著感到心底酸酸的,有一些很陳舊的心緒在心裡,以放慢的時間流速,緩緩流動著,混合著灰塵與陽光的味道,以及以黃昏雲彩作為背景的一棵檳榔樹。
今年是同輩親友伴們相繼進入新的人生階段的一年。同年的表妹今年跟我一起畢業後,開始了在餐飲業的工作,整個年假只有放除夕一天。除夕前天晚上七八點才下班從台中跟表哥一起驅車回來,到的時候已經九點多,我們鬼鬼祟祟地安排了嚇人的戲碼要幫她慶生,結果一秒被破解完全沒有奏效,幸好蛋糕非常好吃,相聚依然十分歡樂溫馨。
久違的相見,表妹依然是以許多「看到就想起」的禮物相贈,嘰嘰喳喳地聊啊,多希望能像過去許多難得的相見那樣徹夜通宵,可惜我這幾天早上都五六點就起來當阿嬤的跟屁蟲忙著年前各種工事,到這晚已經體力不支,聽著她句句話已經難以集中精神,身體極度睏乏,不時恍神睡去,最後還是在兩點多爬上阿嬤身旁的木板床。
隔天一齊賴到了九點多才起來,中午吃完飯表妹表哥就載著粿又趕回台中去了。
我們已經不是能在這小鎮花上大把時光騎腳踏車、圖書館挖寶、用玩偶編織故事的小女孩,也已不是抱著筆電一齊熬夜寫報告再偷吃消夜的女大生了;我們踏上了新的人生冒險,生活即是奮鬥,煩惱一樣綿長,卻不再有那麼多餘裕能夠攜著彼此天南地北訴說;即便如此,相見本身,那宇宙為我們精心過濾的排除萬難的承諾,再怎麼樣短暫,也成為我們生活中巨大的力量吧!
今年的年夜飯,少了兩個人。去年因為房產的問題,阿伯跟阿嬤及其他兄弟姊妹們鬧翻,已經有一陣子沒聯絡,上次中秋節沒回來,這次過年也理所當然沒有帶小表弟回來團聚。雖然大家都沒提,但看著阿嬤,總忍不住想,她會不會覺得很落寞呢?雖然這個兒子已經傷了她許多心,但是啊,還是會期待著他帶著孫子回來,一起吃上一餐飯吧...。
初二一早,在竹山又大又溫暖的紅棉被裡賴得晚了些,起床後吃了幾口早飯,就匆匆去附近跑了一圈,回來後行李已經就定位上車,手忙腳亂撈了一陣衣服手機充電線牙刷,拜完祖先,就再度啟程往南,告別阿嬤姑姑跟竹山的房子。
總是沒有最充分的告別,總是還有什麼東西遺留著,就開始移動,在這小小的島嶼,在家鄉與家鄉之間。因為移動著,所以總是惦念,所以不曾完整,所以突然想起某個遺落的畫面,那陳舊的心緒又開始流動,不斷流動。
高雄表哥去年結了婚,且有了一個尚在襁褓中的兒子。嬰兒需要好多好多的注意力,好多的照顧,需要配合嬰兒的作息早睡,不能隨便跑出門,醒來了就要一直顧著,能夠趁他睡著時打一會兒電動彈一會兒琴已是奢侈。
今年的高雄,就沒有了徹夜不眠的牌局、梭哈或是桌遊。表弟整個年假都還是值班、老哥初三就騎著新買的摩托車跟朋友環島去了。剩下的表兄弟們,還是痛快地玩了幾場Switch。
初三走春出遊回來,晚上老媽跟二姨爆發了口角,脾氣拗的二姨氣得走人,就沒再來一起吃飯談天了。小小的口角稍微掀開了一些姊妹間累積的心結,甚至牽扯了二姨對於父母對姊妹偏心的不滿。言語不斷以激烈的形式爆發而出時,在一旁不斷握拳、鬆手又握拳,不斷在心底默念著......
不要再說這些話,不要再說這些,如果下一秒你就要與家人生死隔絕,你會感到一輩子懊悔的話。
這是一個很艱難,但是也無法迴避的課題。關於我們如何依然去愛我們的家人,即便你們有著怎麼樣也無法化解的對立立場,不一定的生命經驗、生活觀,甚至是最基本的價值。
今年回鄉之前,就深深焦慮著,在去年投票過後累積與壓抑的那些,都深怕在與親戚接觸之後再次引爆開來。也因而有了這些思考,要如何去想那些,真實生活在同一個島嶼、社會、家庭中的,這些擁抱不同價值觀念的人們,如何不以對立的姿態,去作為靠近彼此的第一步。或說至少至少,不至於因為尖利的憤怒,而傷害到了自己。
於是我想著死亡。想著死亡的無所不在,死亡的無時無刻,如何不會因為突然其來的死亡,而感到懊悔。每一個突然其來的情緒,在死亡面前突然都變得無比渺小而微不足道,只剩下唯恐不及的彼此善待。
這並不是個容易的思考與實踐,但確實對我有幫助。
對於每一個相見,也都是如此。如何能夠在每一個最難能可貴的當下,全心全意,用我們所剩無幾的時間去愛彼此,善待彼此,為彼此著想。
九天的年假已經接近尾聲,從今早起就不時感到有些焦慮。幾天後將返回工作岡位,那鬱悶感很像是還在國高中年紀時,想到回去新竹就要開學的不甘心。
因為那時的生活,能夠由自己掌握的部份還很小很小,因此對於開學是很不情願的。上大學後反而不會對開學感到太焦躁,反而會很期待去選擇新一學期的課程、開始一些新的嘗試。
現今開始工作,這種焦躁又回來了,是否代表著我又感到對自己的生活難以掌握了呢?年後將是新的一個工作週期,想實踐的、懼於辜負期待的,都帶來了壓力吧,需要打起很多精神,維持著充分的自覺來面對的。
同時也不想面對分別吧。與年邁而令人掛心的阿嬤、外公外婆分別,與竹山的日子分別,與高雄的日子分別。最怕,最怕的,就是行李一件一件搬上車的時候,就是隔著車窗揮手的時候,就是蜷縮在座椅上看著窗外開上高速公路的時候。好傷心啊,分別。既然分別這麼難以承受,無法迴避,為什麼還要相見呢?
在這小小的島嶼上,隔著好多好多的時間所相隔著的,深深在意著,珍重的人們。因為好想要見你們,想見到你們依然安好的臉龐,喜悅的笑容,溫暖的聲音與體溫。
甘願橫越層層的時間,分別過千百次。也要相見的。
台西冰菓室
會知道它,是不久前在FB上看到跳出來的廣告。粉絲專頁上PO的照片,冰淇淋用竹杯裝著,感覺很有質感,好奇於開在竹山的這樣一間冰店,就一直惦在心上,想著下次回來要去吃吃看。
冬日年前,竹山的太陽很溫暖且乾燥。沿著市街散步,先去蛋糕店買了晚上要幫敬家慶生的蛋糕,再走去台西客運站。原本以為冰菓室是跟台西客運站開在一起的小冰店,沒想到是整間客運站都做了小小改建成了冰菓室;售票窗口成了製冰室,等車的月台布置成座位。
前後忙著點單、製冰、不時熱情跟來客寒暄介紹的,是一位看上去五、六十歲的伯伯。穿著很有型的襯衫牛仔褲,圍裙也是經過設計的,雖然頭髮以多半花白,看起來卻很精神很年輕,渾身散發出一種自信跟朝氣。聽他說才知道,台西客運站在幾個月前停止營運了,因為大家大部分都在市街上下車,不太會繞進終點的客運站。停止營運後,由「天空的院子」的老闆將這個空間頂了下來,稍稍改建成了如今的樣子。
每天口味只有一種,兩天輪換一次。今天的是抹茶冰,一碗80元,我跟老媽一起點了一碗,選了月台邊的座位坐下。車站內還保留著時刻表、路線排隊指標、手寫的標語牌等原本的事物,抬起頭,吊扇被塗成了清爽的淡藍綠色,柱子邊用典雅的竹子裝飾,既有著原本車站的味道,又讓人覺得具有新穎的設計感。
端上來的冰是用精緻的竹杯裝著,湯匙也是竹製。抹茶冰杯緣還插了兩片當地名產的地瓜餅,配冰吃起來意外對味。雖然份量不是很多,這個價格應該是在吃現場的氣氛吧!吃完兵後,和顧店的伯伯攀談一下,伯伯說他是竹山在地人。假期間客人不少,聊沒幾句他又忙著招呼去了。這間台西冰菓室,最讓我喜歡的地方,應該是雇用了當地人,而且還是一位看上去中老年的伯伯吧!看起來很投入在他的工作,讓人看著心情都跟著雀躍起來。能夠因為這樣的空間再造,而讓當地的人來就業,並從中得到生活與工作的成就感,覺得是很棒、很棒的一件事。
忍不住思索起,如果以後我有機會自己創業,應該會想要優先雇用中年二度就業者,如果可以讓他們發揮一些原本的專才就更好了。能夠不因為年齡受到就業上的歧視、從工作中找到生活的熱情、尊嚴跟成就感...。
和老媽步出台西冰菓室後,又到對面的小鎮文創、元泰竹藝社逛逛,還買了竹牙刷跟一個精緻的竹杯。
想起四年前爬完大鬼橫斷,從台東一路搭車趕回來過年,就是在台西客運站下車。那時第一次自己搭客運回竹山,分不清東西南北,也沒有智慧型手機可以查地圖,就跑去對面的小鎮文創問路,對方還追出來送我一份地圖。(就是這個部落格創建的第一篇那天呀!)沒想到過了這幾年,客運站已經停運。看到空間有新的運用,心中也是蠻欣喜的。\
越多發現竹山的一些舊的歷史、新的變化,就越來越喜歡這個充滿故事的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