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有雷,介意者勿入。
---
《The Alpinist》紀錄了一名加拿大的攀登家Marc-André Leclerc的故事。他是一名年輕而默默無名的攀岩者,卻創造了許多獨自攀登的驚人事跡。
電影開頭先鋪陳了攀岩這項運動在近幾十年來越來越大眾化,運動攀登的流行、社群媒體的發達,攀岩家成為有許多追蹤者的名人,攀岩也首次被納入了奧運項目。
在這樣的潮流中,Marc的存在顯得非常獨特,影片中形容他比較像是活在上一個世代攀岩社群的老靈魂,是不折不扣的“dirtbag climber”。他完全不在意任何的名聲,甚至沒有使用手機,用非常非常簡單的物質生活著,對攀岩充滿了巨大的熱情,唯一在乎的只有用他認為最自由的方式攀岩、攀登山岳。
---
看這部電影讓我最震撼的,大概是影片中花了許多篇幅,試著捕捉、描述Marc在從事高難度攀登過程中的心境。
全然專注、與山融為一體、彷彿在空中自由地飛翔——完全呈現了一個強大的心流狀態。(又是心流哈哈,沒辦法這本書實在太神)
Marc的女友Brette描述,當他完成一項攀登計畫後,身上會帶著一股十分豐沛飽滿的能量,在生活中延續好一陣子。
為了追求這樣的狀態,他必須不斷不斷挑戰自己,在跨越邊界的攀登中,投入自身所有精神與專注力,在這之中體會到最美妙的能量與自由——但是這樣的挑戰,卻意味著生命暴露在更高的危險之中。
這使我感到困惑。Marc在攀登時所進入的心境,真的好美、好迷人,讓人覺得「這一生若能有這樣的經驗就沒有遺憾了吧」那樣的迷人。但是,生命的毀滅卻也會發生在一瞬之間。該如何看待這樣的生命呢?
就如同在影片最末,導演也說:作為他的好友,有這樣的結局,我很難認同他的攀登方式。
《心流》的作者認為,人的幸福並不是來自物質,而是我們能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意識,使之處於秩序之中。如果以這個定義來評價,Marc所活過的人生,可以說是某種幸福的極致樣貌吧。
忍不住回過頭來想自己,我的人生中存在著像這樣的事情嗎?像是Marc與他想要的攀登那樣的事物。
回想起來或許在早期爬山時,也曾有過相近的感受吧?雖然與Marc的攀登難度完全無法相比,但在以前沉迷於探勘的時期,完成一些具有挑戰性的路線後,也會有那樣高能量的、整個人彷彿脫胎換骨般的感受。
這樣的追求似乎已經在現在的自己身上消失了,或者說不再藉由登山與戶外活動追求這樣的狀態。那麼是轉移到了其他事情上嗎?好像暫時找不到能獲得一樣能量的東西,或許,這正是目前自己的生活中缺乏的一塊吧。
---
Marc和Brette之間的感情,也讓我非常印象深刻。
像Marc這樣特立獨行的人,能遇到一個完全理解他、支持他,跟他從事相似攀登的伴侶,這兩個人能在這個世界上遇見,真是讓人覺得非常幸運的一件事。
雖然Brette說,看著Marc那樣獨自攀登,她當然還是會覺得擔心,但是她能夠理解,那是Marc的生命力的來源,而她就是愛著這樣的他。
這樣的關係有多麼難得,在遭逢失去時,那個疼痛就有多麼巨大。Brette含著淚說,「原本我們無憂無慮的生活著,突然被一個劇痛重擊,而且你知道這永遠不會好。」
共感著深愛Marc的家人、伴侶的悲傷與痛苦,實在是太讓人心碎了。
---
這是一個有著令人難過結局的故事,卻也讓人更深沉地去思考,這一位Alpinist向我們展示的生命。那樣的生命狀態、關係的狀態——
看完許多日,偶爾想到,仍在心裡反覆咀嚼、縈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