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2015年5月26日 星期二

我的日常懸案

土地公廟消失了,菜市場也消失了。應該說還在,但才不是長這個樣子。

土地公廟是在一個巷弄中,對面是一道磚牆,上面爬著一點深綠的乾乾的苔。小時候坐在媽媽的機車後座,轉個彎彎進這條巷弄,在廟前停下機車,將供品放上案,跟著媽媽上了香,還在等著燒紙錢的時候,便在巷弄中蹓噠,看看磚牆,看看土地公廟周邊的房舍,整個空間的整體,構成你對於土地公廟樣貌的記憶。

然後很久沒去。

高三某陣子突然很想拜土地公,想起小時候媽媽常帶自己去的那個巷弄,應該是離家不遠,卻想不起是在哪個確切的位置。(你的腦內地圖一直是點式不是線面式)問了媽媽位置,放學自己騎著腳踏車在水源街上繞了半天卻怎麼樣都找不到「那個巷弄」。

最後還是找到了土地公廟,但不見了。馬偕醫院後門的道路拓寬。廟宇還在,香案還在,香爐還在,但磚牆,與整條巷弄都不見了。

菜市場呢?他應該也是在窄窄的巷弄中,兩側的房屋低矮老舊,主巷弄兩側不時冒出的支巷弄更小、更窄、更陰暗,也藏著小小的攤販。(支巷弄的畫面總是伴隨著一隻有著蓬鬆橘毛的博美犬,那是你第一次決定自己最喜歡的狗是博美犬,但那時候還不知道牠叫做博美犬)

洶湧人潮,買菜的賣菜的,在巷弄中摩肩接踵前行,你必須緊緊跟著媽媽。眼中接收著菜販、肉攤、乾貨、百貨,泡在鹽水中的蛤蜊、穿著絲襪的假腿搭配著「我們以前是在百貨公司設專櫃」的大聲公、最喜歡觀賞的包餛飩的攤子(抹著白粉的皮,看起來多麼好吃),各式各樣的攤販圖像。還有時不時出現在道路中央,也許少到一隻腳一隻手或更多,趴伏在地上行乞的人。

裡面你最期待的,也是早起跟著媽媽去市場的唯一目的,是賣神奇寶貝模型的攤子。一隻一隻口袋怪獸,不分是哪一代,混雜著排列在一起,用白膠黏在矮矮的木板上。媽媽的原則,一次,一隻,十元。你和哥哥蹲在攤販前仔細挑選,這次要羅列哪一隻進自己的收藏之中呢?(通常你們會盡量不要挑同樣的,而且絕對清楚自己以及對方擁有的每一隻神奇寶貝)

堆積如山的神奇寶貝模型,數量加總起來大約就是和媽媽一起逛菜市場的日數。(有一些是出去玩的時候夜市買的,同樣一次一隻)

然後很久沒去。

馬偕醫院旁邊變成了一大片常辦園遊會的草地。很長一段時間你遺失了菜市場的位置。到底是哪條巷弄?哪個精確的位置?怎麼彎進去的?又是怎麼彎出來的?沒有去問明過,以前的菜市場是現在的何處?

你知道菜市場還在,在大馬路上,但菜市場不見了。

(很後來才知道,新竹曾經是眷村數量最多的城市,也是近年來眷村拆遷改建速度最快的。那以前整片都是眷村。)

成堆的神奇寶貝模型在哪裡?

(關於那些蒐集來的圖像,總是點式的儲存,而且不容易更新。所以某天認真發現「居然不在那!」的時候,總是特別嚇一跳,特別不知如何是好。懸案之所以是懸案,難以尋線破解的日常懸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