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2015年6月26日 星期五

文學與創作導論作業存檔:為什麼要寫作?為什麼要創意?

  為什麼要寫作?關於寫作的意義,我認同課堂上所提的「反抗」與「記憶」,而除此之外我自己體認到寫作的意義是「梳理」。在寫作的過程中,為了想要「說清楚」,會對於所要書寫的事物(可能是他人,或者是自己)進行更深入的剖析,透過意義的反芻、文字的揣摩,內心幽微的混亂因而能夠被逐漸理清。同樣能達到「剖析」、「梳理」事物的目的,我認為文學和心理學、精神分析等等方式的不同在於它能夠保有「解釋」的空間,可以使用象徵與隱喻。可以說清楚的同時又可以不說清楚(不說清楚還可以得到原諒,或甚至因此得到讚美)。對於每個隱喻象徵,寫的人在使用的背後真的總是能夠「很清晰」地知道自己為何如此寫嗎?我認為不。對於那些此時此刻怎麼樣也難以分析清楚的東西,我們依然能夠去寫它,用隱喻,用象徵,給它一個位置,儘管模糊卻能收藏安放,而我認為那就是一種救贖。為何劉梓潔必須要寫?「一天,寫一天就好」。她對於喪禮儀式的荒謬進行、父親亡故的不真實,以及自己確實一次又一次哭出來的情感的真實,在許多個當下,看不清也不明白自己為何如此,而寫作是將這些過程「再說一次」,剪接敘事、埋藏隱喻所構築出的全篇,就是我們對之的再一次解釋。


  為什麼要創意?創造的另一面就是顛覆既有,而我認為在這個角度下,創意與反抗息息相關,在外在框架越僵硬固化的情況中,那個反抗就會越鮮明。對於八股文的反抗、對於文類界線的反抗、對於典型情感表達的反抗、對於主流敘事手法的反抗。創意,必須對於「既有的」事物有明晰的察知,察知邊界何在,然後一腳痛快躍出。說白一點,為什麼要創意?就是因為很爽。逃脫、打破既有的同時,躍出的那個瞬間感到獲得了某種自由。但框架永遠緊隨著成長,今日的創意會成為明日的框架,所以啊不甘於被框架吸納的創作者永遠都要跳,永遠跳不完,一場永遠玩不完的遊戲。

2015.6.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